食物與營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健康的基石。人的身體好比是一座建築,豐富多彩的食物就是構成這座建築的材料。按七十歲計,人一生的食物總量近60餘噸,平均進餐75000次。如此大量的食物,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健康走向。
無論春夏秋冬,飲食都應該遵巡一些基本的原則。首先,食物的品種應儘可能多樣化,使熱量和各種營養素數量充足、比例恰當,過多和不足都將造成不良後果。主食有粗有細,副食有葷有素,既要有動物性食品和豆製品、乳製品,也要有較多的蔬菜和水果,還要多飲水。其次,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低糖膳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人均食用油脂不超過25克或30克,每日食鹽不超過6克,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每日食用鹽5克就夠了。第三,進食要定時定量,二三分飢七八分飽。第四,天天運動,吃動兩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每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民間有冬季“進補”之說,主張多食“肥甘厚味”,以抵禦嚴寒,因為寒冷要消耗更多的熱量,這種說法到底可信嗎?有沒有科學依據?
生活中的經驗告訴我們,冬季時體重的增長更容易失控,這是因為冬季裡,人的活動量明顯少於衣物單薄的夏季,而食慾又比夏季明顯旺盛。夏季酷熱,使人們大量地排汗帶走了許多額外的能量,所以在這個季節體重容易保持,是肥胖人群增強自信、科學瘦身的好時節。因此說,冬季裡“進補肥甘厚味”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在古代,養生家多提倡冬季喝粥保健。比如深冬晨起喝羊肉粥、紅棗粥、蘿蔔粥、玉米粥,民間還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的習慣。喝粥原本就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非常好的一種膳食形式,體現了主食與副食良好的搭配,而且易於消化和吸收。當然這種膳食形式也適合於其它季節,特別是夏季。
冬季也是慢性病多發的季節,比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呼吸道疾病。所以這個季節裡,更要注重膳食平衡,同時也要注重保暖,起居有度,保持充足的睡眠。冬季裡不要因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更不要整天縮在空調房裡享受空調製造的溫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在蕭瑟的冬季裡,去跑跑步、爬爬山,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多晒晒太陽。陽光不僅能帶來溫暖,還能晒乾季節性憂鬱,這種憂鬱與日照時間縮短有著直接的關係。
另外冬季裡應該忌食冷食,也不要矇頭睡覺。每日用溫水泡腳,穿吸溼性好的鞋子也都是很重要的保健習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