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冠心病是老年病,認為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防治該病。
事實上冠心病是由吸菸、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超重等多種危險因素促成的,現在多數人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冠心病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三四十歲得上冠心病也變得不再稀奇,據統計,目前50歲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已經佔到了1/3。因此,冠心病的預防必須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從年輕時就開始抓起。
誤區二:忽視心梗的緊急訊號,胸痛。
很多平時身體不錯的人,對於突然出現的輕微胸痛、胸悶症狀常常不在意,然而這很可能會將自己送向“鬼門關”。著名明星高秀敏、侯耀文、古月等均死於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如果他們高度警惕出現的胸痛也許就不會命喪黃泉。冠心病最常見的表現為胸痛,急性心梗病人半數以上無先兆,而以突發的胸悶胸痛為表現。突發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達20%,如果能及時治療,則近期死亡率可以明顯下降。在平時,只要中年男性有過一次超過20分鐘的胸悶,就要警惕可能患了嚴重心絞痛或冠心病。“有胸痛上醫院”,不是上醫務室、小診所,而是儘快呼叫急救系統,要去有搶救條件的二、三級醫院。
誤區三:冠心病放上支架後就萬事大吉。
毫無疑問,支架是冠心病病人的福音。急性心梗病人,如及時放入支架,就可以將死亡率降低到5%D6%;非急、重症的心絞痛患者,如放入支架也能緩解症狀,並提高體力活動能力。但放支架畢竟只能算是一種急救治療手段,而不是“保命符”。對於已經獲救的心梗病人,最重要的是二級預防――防復發。一級預防是沒發病時去防病,那麼二級預防就是已發病後防止“二進宮”,即防止第二次復發。持之以恆地在心血管專科醫師指導下按時服用藥物,堅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延緩阻斷甚至逆轉冠心病的發展,防止心梗再發。現在很大一部分病人在服用各種各樣的“沒有”副作用但作用也不確切的無效藥物或無效保健品,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雖然服用的藥品品種對了,但劑量太小或用的時間不對;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第一次發病後經過搶救沒事了,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也不去看病了,也不吃藥了,這很危險;還有的嫌用藥麻煩,吃吃停停,停停吃吃,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險。對已患冠心病作過心臟介入或搭橋的患者應定期到醫院或社群複查隨訪,有事報病情,無事報平安,獲取防病的指導。
誤區四:高血壓、高血脂病人,只要指數降到正常值,就不用服藥了。
不少病人覺得,既然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當血壓、血脂指數降到正常病就好了,就要停藥了。然而經過服藥治療指數達到正常值的高血壓、高血脂病人是藥物作用的結果,所謂降到“正常值”卻並非病好了,停藥必然會使血壓、血脂再次升高。高血脂、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防治冠心病控制血壓、血脂是前提。高血壓病人大部分都需要長期或終生服藥,每一種藥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以前老藥副作用比較大,在多年的應用中逐漸被淘汰,現在用的藥物相對副作用小、療效比較好。血脂較高的人,則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標準才是正常值。比如,對於尚無動脈粥樣硬化者,其理想低密度脂蛋白濃度應該在130毫克/分升以下;但冠心病病人,要在100毫克/分升以下;患有嚴重冠心病的人,則要降到80毫克/分升以下。要遵循強化降脂的原則,將血脂保持在正常範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