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氣管異物並非少見的併發症,氣管異物後可 發生支氣管與肺程度不一的繼發性病變,常見有肺不張、支氣管肺炎、肺氣脹與肺膿腫等, 上述病變均為小兒誘發心衰的重要原因。若不能及時作出診斷與處理,就會嚴重危及患兒生命。我們對28例氣管異物合併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與恰當處理,獲得良好療效。現 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978―1997年共收治氣管異物患兒347例,合併心力衰竭患者28例,氣管 異物合併心力衰竭發生率約為8.1%,男11例,女17例;年齡10個月~3歲,平均17個月; 病程最短6 h,最長3個月。異物種類及發病部位:花生米9例,蠶豆3例,葵花籽5例,西瓜籽4例,黃豆2例,蘋果塊2例 ,肉片1例,土豆塊1例,菜豆1例;右側支氣管異物19例,左側支氣管異物9例。
1.2 臨床表現:本組患兒平靜時呼吸平均62次/min,心率最慢176次/min,最快216次/min ,平均182次/min,心音低鈍,多可聞及奔馬律;肝臟均增大,左肋下2~3 cm;面色發紺19 例,無尿8例,健側可聞及較多溼?音8例,取出術後聞及肺部較多溼?音20例。
1.3 診斷及併發症:術前診斷心力衰竭8例,術後診斷20例;本組其他併發症有急性喉炎3例,急性喉氣管支氣管 炎3例,支氣管肺炎7例,肺氣腫9例,縱隔氣腫5例,肺不張6例,肺膿腫2例。
1.4 麻醉及處理方法:乙醚麻醉2例,氯乙烯+乙醚麻醉5例,氯胺酮麻醉8例,羥丁酸鈉麻醉7例,異丙酚麻醉6例 。
本組術前診斷心力衰竭8例,術後發現心衰20例,均給予高頻射流給氧,採用西地蘭快速給藥糾正心力衰竭,17例飽和量後心衰糾正,9例採用地高辛維持治療,2例治療失敗死亡。術 前診斷心衰患兒均在心衰控制條件下,及時行手術取出異物;術後發現心衰的患兒除應用強 心劑外,還給予利尿劑與激素等治療。
以上處理措施均是在血氧飽和度監測與心電監護下進行,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與兒科醫師密 切配合協作。
2、討論
心力衰竭是支氣管異物較嚴重的併發症,常危及患者生命。植物性與動物性支氣管異物除引 起阻塞性病變如肺不張、肺氣腫等外,由於化學性刺激、變態反應及異物汙染等因素,可發生化膿性氣管支氣管炎、吸入性肺炎或肺膿腫等併發症。氣管異物導致的肺不 張,可將縱膈與心臟牽向患側,壓迫心房薄壁,損害心肌;
同時,因通過肺不張的血液不能充分吸收氧氣,含氧不足的血液流入左心,影響左心功能。而化膿性氣管對氣管炎、肺膿腫 等併發症的病理表現為黏膜腫脹,管腔炎性滲出物增多,致分泌物增多,臨床可表現為嚴重的呼吸困難與缺氧血癥,小兒咳嗽反射差、咳嗽能力弱,進一步可加重呼吸困難的症狀。
長 時間的低氧血癥,勢必使肺毛細血管高度充血,血液可滲入肺泡,肺毛細血管滲透力增加,肺水腫發生,最後可導致右心衰竭。
本組氣管異物病程長短不一,均因合併感染、肺氣腫、肺不張等症,控制不夠及時、得力, 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呼吸困難表現,而忽視了心力衰竭的診斷,氣管異物合併心力衰竭的診斷,應依據明確的氣管異物診斷,典型的臨床表現有呼吸快速、表淺;
頻率可達50~100次/mi n,心率增快達150~200次/min,多可聞及奔馬律,肝臟增大達肋下2~3 cm以上,肺部可聞 及幹、溼音,顏面口脣發紺,煩躁多汗,胸透或X線片示有心臟擴大等。心電圖檢查雖不 能表明有無心衰,但可提示心臟房室功能及心律變化,有助於進一步診斷及指導洋地黃的應 用。一經確診心衰,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
同時應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肺部炎症、減輕缺氧[2]。在積極糾正心衰的同時,適時掌握取除氣管異物的時機,根 除引起心衰的原因;對取出術後合併心衰,給予吸氧、強心利尿等治療措施。
支氣管異物在局麻或無麻下操作,勢必使患兒掙扎,耗氧增加,加之缺氧與二氧化碳瀦留, 行氣管鏡檢查時,交感神經興奮,竇性心動過速,可誘發加重心力衰竭。因此選用全麻為宜,氯胺酮全麻,雖有顯效快,作用時間短,甦醒快,對呼吸、迴圈無抑制的特點,但是易發 生喉痙攣而加重病情。初步經驗認為最好不用氯胺酮全麻。
糾正心力衰竭常使用西地蘭快速飽和量給藥法。2歲以下使用3~4 mg/kg,2歲以上使用2~3 mg/kg靜脈給藥,首次用2/3,其餘1/3根據病情2~4 h後給藥,在異物取除,心力衰竭糾正,肺部炎症控制,病情平穩後可停止。
本組28例快速給藥法,17例心衰很快糾正,9例心 衰基本控制下,採用地高辛維持,另外2例其中1例合併有房間隔缺損及嚴重肺部感染而未能糾正心衰而死亡;
另1例異物史長達3個月,曾誤診為“肺炎”,治療無效,術中發現異物已被包裹,先鉗除肉芽,最後取除異物,並吸出大量膿性分泌物,手術經歷時間較長,拔出氣管鏡後,即發現有粉紅色泡沫樣痰,併發肺水腫、心衰,經對症、強心利尿等急救措施,治療失敗而死亡。在使用洋地黃過程中,其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易發生毒性反應,所以要控制用量及密切觀察其毒性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