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鼻源性眼球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方法。
方法:
回顧分析89例侵犯眶內的鼻竇腫瘤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手術入路。
結果:
89例中, 11例眶骨膜破壞;78例術中見眶骨膜完整,壓迫患側眼球可見眶骨膜移動,術後當日眼球突出略有改善,仍有複視,術後2-3周眼球突出及複視漸消失。無腦脊液漏,術後無顱神經症狀, 無手術併發症。89例均獲門診隨訪,隨訪時間6~24月,鼻竇術腔上皮化,開放引流良好,無復發。
術後6個月89例鼻腔未見新生物,7例有鼻腔粘連,1例惡性腫瘤患者因放療1年後出現白內障,2例惡性腫瘤隨訪3年無復發,1例在2年後復發,3例在3年後死亡。
討論:
鼻源性眼球突出症,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綜合徵,可因鼻竇腫瘤或囊腫侵入眼眶,腫瘤向眼眶發展使眼球前突,常誤診為眶內原發性腫瘤。
鼻竇腫瘤引起的突眼,其眼球位置可因鼻竇不同而表現不一,上頜竇病變使眼球向前向上突出,眼球下轉受限,並伴球結膜水腫,來源於前組篩竇的病變,常使眼球向外下或外上移位,眼球內轉困難;來源於額竇的病變多使眼球向外下移位,上轉受限;蝶竇和篩竇後組病變多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而無偏位,但可因視神經的受損而出現視盤水腫及視神經炎症或萎縮等徵象。
鼻竇腫瘤尚可因眼外肌之麻痺,而有相應的斜視及眼球運動障礙。CT平掃和冠掃可清晰顯示骨壁的受損情況及腫瘤與眼眶、鼻竇的結構關係,MRI檢查可顯示腫瘤的整體形態。本組數例上頜竇、篩竇、眶內巨大黏液囊腫患者經CT、MRI及鼻內鏡等檢查很快明確了診斷,正確選擇了手術方法和手術入路,避免了盲目開眶等情況的發生。
結合本組病例我們認為:鼻源性眶內腫瘤多位於眶內、下、上方,手術入路能經口腔、鼻腔入路,就不選擇開眶,如需開眶最好選擇眶內、下、上方距腫瘤最近的三個部位。經鼻口腔進路卻有困難者再聯合開眶。儘量避免對眶內的騷擾。這樣既可減少面部瘢痕,又能把引流建立在鼻道。惡性腫瘤術中快速切片檢查,力求徹底切除病變組織術後輔以放、化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