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最常見的乳腺疾病,病因複雜,型別繁多,多見於30~50歲中年婦女。佔育齡婦女的40%左右,佔全部乳腺疾病的75%,其本質既非炎症,也非腫瘤,而是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但由於有少數,尤其是伴有乳癌高危因素人群,在連續漸進的演變過程中可能發生癌變(約佔2~3%),對廣大婦女身心健康無疑形成威脅,近十幾年來,世界上以及在我國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的變化,乳腺增生髮病率逐年上升,且趨向年輕化,相應乳腺癌的發病率亦趨增高,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1世紀初提出了“提前干預乳腺增生”的戰略思想,已引起了醫學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乳腺增生的成因及分類
乳腺是垂體―卵巢軸激素的靶器官。眾多中西醫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的發病是多因素的,其機制雖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與卵巢內分泌功能失調,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相對增多,引起乳腺導管上皮和纖維組織不同程度的增生,末稍腺管或腺泡囊腫形成有關。祖國醫學認為乳腺增生歸屬“乳癖”的範疇,病因病機乃肝氣鬱結,衝任失調導致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成。臨床上大部分乳腺增生多與情感交流密切相關,心情抑憂,過分悲傷,長期鬱悶不歡是乳腺增生的誘因,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乳痛症型:病程短,常伴月經紊亂,以乳房週期性疼痛為特徵,好發於20―40歲婦女,經前疼痛明顯,經後緩解,一般在乳房內摸不到腫塊,僅表現為區域性腺體增粗或伴有輕度顆粒感,這多屬於生理性改變;二是乳腺腺病型:35歲以上,病程2年左右。常為一側,亦可雙側乳腺出現侷限性腫塊或疼痛,與月經週期相關,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此多為乳腺小葉增生瘤樣改變,除極少數外,一般不會癌變;三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型:40歲左右中年婦女,病程3-5年。乳房可出現單一較大的腫塊,呈園球形,表面光滑,為囊性中實性感,也可表現為乳房多個大小不一的囊性結節或伴有乳頭溢液,約1/3的病人早期有疼痛及觸痛,發生癌變率略為偏高,多是在乳管上皮增生致不典型增生的基礎上發生,應高度重視。
乳腺增生髮病率增高的原因
據文獻資料統計,乳腺增生病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而乳腺癌已躍升為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其發病率1982年18.4/10萬,1991年24.3/10萬;2001年36.3/10萬;2003年52/10萬,2004年56.2/10;從醫學研究表明癌變率增加與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密切相關,農村與城市發病率同時增高。專家分析此與不良生活習性,內分泌紊亂,體內激素比例失調節、免疫功能降低以及遺傳因素有關。
1、膳食結構欠當
喜吃燒烤,薰臘製品和高脂飲食等。
2、內分泌紊亂
初潮早,婚育遲,人流次數多,育後不哺,哺而不足,甲狀腺功能不全等,易造成卵巢功能失調。
3、“性”環境擴大
耳聞目染擴大的“性”環境,促使“動情素”分泌,造成孕酮相對減少,雌激素增多。
4、外源性激素攝入
為防衰老和面板美容,長期服用雌激素藥物或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失去平衡。
5、精神刺激
現代生活中高競爭、快節奏的應激增多,一些女性因工作壓力,家庭婚姻等情緒不穩、憂鬱或偏激,雌激素、黃體酮水平和腺體結構出現紊亂,導致免疫力下降。
6、其它
有遺傳因素,尤其是有乳癌家族史,患本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
乳腺增生病的診斷方法
乳腺增生病的診斷,除詢問病史及臨床檢查外,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主要以下幾種,可分別不同情況擇用。
1、乳腺近紅外掃描檢查 是乳腺疾病檢查初篩的輔助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紅外光透過乳房的強度不同,直觀分辨乳房結節或腫塊的灰影與血管影的變化。
2、乳腺軟組織鉬銠靶攝片或乳腺導管X線造影檢查 是乳腺良惡性疾患診斷的最佳方法,可顯示乳腺微密度不同的軟組織陰影,導管內病變及細小鈣化灶等。
3、B型超聲波斷層檢查 可明確判斷乳腺內囊性、實質性或混合性病變,鑑別是否孤立性或瀰漫性病變,隨訪跟蹤治療效果。
4、細針穿刺細胞檢查或乳頭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 此法具操作簡便,診斷迅速,損傷較切取及粗針活檢為小等優點,對伴乳頭溢液者採取塗片細胞學檢查,乳腺導管內視鏡下肉眼觀察或咬取活檢,則有助於病變性質的瞭解。
5、乳腺可疑病灶切除或冰凍切片病理檢查 病灶切除既達到活檢的目的,又是一種治療方法,若冰凍診為惡性即可選擇根治性手術。
在上述檢查中,各種方法應儘可能選擇無損傷或損傷較輕的方法進行檢查,此為今後發展的趨勢。
乳腺增生病的治療
單純乳腺增生病症狀輕微者可不必治療,乳痛症小葉增生病變也可以觀察,一般不會癌變,部分病人可隨卵巢功能失調恢復,經數月至1~2年,或在妊娠或哺乳後症狀緩解、消失,這都屬於生理範疇,無需處理。症狀嚴重者,乳腺瀰漫性增生伴有疼痛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從調理內分泌著手。目前,常用的藥物有黃體酮(5-10mg/1次/日,經前一週停用),溴隱亭(5mg/日療程三個月),三苯氧胺(20mg/日,持續2~3個月),丹那唑(100―400mg/日,3~6個月一療程)有一定效果,可使乳腺區域性疼痛減輕,腫塊縮小,腺體緻密度減低,腺組織變軟,倘結合乳腺組織的雌激素測定更能提高療效。另外,甲基睪丸素,小量碘製劑(5%碘化鉀5ml/3次/日),鎮靜劑及維生素E、B1、B6、A均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有一定的降低體內雌激素的作用。
祖國醫學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調節衝任治療為主要原則,如中藥成品中逍遙散、平消片、腫節風、新癀片、乳康片、乳增寧、乳癖消、小金丸、消核片、乳寧沖劑、止痛化症膠囊、烏雞白鳳丸、桂枝茯苓膠囊等在臨床上都能起到平肝散氣,軟堅化結,調經減痛、提高黃體功能作用等功效,而新近產品曼吉磁貼對小葉增生,囊性增生均有比較好的療效,其特點是經皮給藥,持續滲透,內病外治,無汙漬,無痛苦,無毒副作用,使用時按氣戶、膻中、乳根、期門,足三裡穴位貼藥並加貼痛點阿是穴。48小時更換,一週一個療程。在西醫治療中,一般不主張手術切除,但當腫塊具體,持續存在,無週期性變化的乳腺結節,單處或多處鈣化,腺體增厚,病期半年以上或有擴大趨勢,尤其年齡40歲以上,伴乳腺癌易感因素,細胞學表現異型細胞上皮不典型增生,有可能惡變或危險時就應予手術治療,這包括腫塊切除,區段切除,乳導管切除,乳房皮下腺體切除,全乳切除,乳房大部分腺體切除加乳房成形,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以及保乳手術等。
乳腺增生病的自我調護
通過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目前已掌握了該病與內分泌失調及精神因素有關,同時認識到本病多屬於良性疾病範疇,有自愈的傾向。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調護,保持心情舒暢,治療月經不調,調整卵巢功能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重要環節,而針對其病因,提出一些降低乳腺增生病的措施也是可行的。
1、婦女青春期要注意乳房的衛生保健,不要束胸。應配戴寬鬆棉製的乳罩以利乳房的正常發育。
2、要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科學合理,規律健康地生活,包括婦女月經期、妊哺期、絕經期的生理健康保護,以減免卵巢功能失調,孕酮減少,雌激素增高而導致乳腺增生。
3、儘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的面霜或服用含雌激素的藥物,以減少體內激素失去平衡誘發乳腺增生。
4、一般乳房自我檢查每月一次, 在月經乾淨後4-7天,乳腺組織鬆軟,較薄,病變容易被檢出,每3-6個月還要定期做乳房專科檢查,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適時婚育、哺乳是對乳腺功能的一種生理調節,可免罹患乳腺增生。
5、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規律穩定,自覺抵制“性”環境擴大的影響,以消除不利於健康的因素。
6、積極防治婦科疾病,如月經紊亂,附件炎、宮肌瘤等,無疑是減少乳腺增生誘發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
7、提倡合理飲食,以低脂高維生素類飲食為主,儘量吃蔬菜、穀物、水果、豆製品、海帶、魚類、酸奶和攝入足夠量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等物質,對預防乳腺增生和癌變有助益。
8、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自覺調節情志,制怒為先,學會解脫,保持情緒舒暢,做到知足常樂。
毋庸置疑,只有正確認識自我,不失去理智的控制,揚長避短,完善自己,才能減少和避免乳腺增生病的發生,從而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