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日是世界變態反應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倡議的第一個“世界過敏日”。隨著空氣汙染加劇,飲食生活習慣和居住環境的改變,家庭子女數降低及幼兒期感染性疾病的減少等因素,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和溼疹、蕁麻疹等,已成為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以過敏性鼻炎為例,患者陣發性噴嚏,每次數個甚至數十個,大量清水鼻涕,鼻塞甚至頭疼等,直接影響工作學習、睡眠及交際;哮喘發作則需住院治療,除降低生活質量外,還需大筆醫療費用支出。
在生活中,許多人對過敏性疾病知之甚少,病情發作時有人認為是老毛病又犯了;有人認為是遺傳,“我家人都這樣”是他們的口頭禪;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則認為自己體質差,總是在“感冒”,手帕不離手,那麼,過敏性疾病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疾病呢?顧名思義,意為“對外界物質過度敏感而引起的病理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外界物質被稱為“過敏原”,如少數人是用雞蛋後出現皮疹、腹瀉,則雞蛋就是過敏原。
過敏原一般通過吸入、食入、接觸或注入體內引起,根據發病部位不一,症狀也千差萬別。吸入性過敏原通常引起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噴嚏不斷,鼻涕不停”是過敏性鼻炎的標誌性表現,而反覆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發病時有一定規律,或是聞到異常氣味,或去到特定地點等意味著哮喘發作。
特定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可引起食物過敏,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如果愛美女士使用某一化妝品後出現紅斑或小丘疹,則可能為面板過敏症。兒童的面部、臀部出現散在或成片的丘疹,遷延不愈,患兒經常抓撓,可能為兒童溼疹。如果發燒感冒,輸液前青黴素皮試陽性者,要考慮藥物過敏症。有時多種過敏症狀可能出現在同一患者身上,並且相互影響,如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發展為哮喘,而他幼年可能為溼疹患兒。這類在醫學上稱為“特應性體質”。
過敏性疾病實際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因為發病機理不明,在治療上存在一定困難。但減少發作次數、控制過敏性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甚至回到正常無病狀態,是可以做到的。首先要了解病情,樹立信心,不要因為不能徹底治癒而產生恐慌與悲觀心理,這部分也被稱為對患者宣教,是治療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其次,避免接觸過敏原,引導患者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過敏原的蛛絲馬跡,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則可保持正常生活。
在生活中食物和接觸性過敏原容易被發現並避免接觸,但吸入性過敏原不易發現,但以下幾點可供針對性發現過敏原,如果喜遷新居後出現噴嚏不斷,鼻涕長流,則要懷疑家裝汙染,如甲醛等超標,可改變居住環境來預防過敏症;如果症狀出現在春天或夏秋季節,有明顯季節性,則花粉或蒿草可能為罪魁禍首;如果睡覺時一挨枕頭就犯病,那枕頭內容物就成了嫌疑犯;如果大掃除時讓你尷尬,可能蟎蟲在作怪。除了上述過敏原篩查外,可到醫院耳鼻咽喉科進一步作過敏原面板試驗查詢吸入性過敏原。
但切記找到過敏原有助於診斷和治療,如果找不到,並不等於不存在過敏原,自然界中的過敏原種類實在太多了,能檢查的只是有限的一些常見過敏原。還有一些酷似鼻過敏的疾病,其表現於鼻過敏十分相似,治療也雷同,但發病機理不同,不是外界過敏原所致,故找不到過敏原。
如果找到特定過敏原,除儘量避免接觸外,可進行脫敏治療,如果找不到過敏原,也不要失望,用藥物控制病情仍可讓患者回歸健康生活。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過敏性疾病發病的神祕面紗終將被揭開,但在此之前,必須依靠專科醫生和患者相互溝通互動,讓過敏症來得次數更少些,症狀更輕些,生活更好些,花費更少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