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負重時間踝關節損傷或手術後負重要依損傷型別、手術方式、骨折部位、固定技術、骨痂癒合影響等情況而定。
非負重區較小骨及軟骨損傷後: 兩週負重0, 三至四周負重25%--50% 四至六週負重 75% 六至八週 負重 100%。
負重區骨及軟骨損傷推遲負重時間兩到四周。
二、康復方法
1 、踝泵 :踝泵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兒怪,因為這是從英文名字直譯過來的。Ankle pump,就是這個練習的英文名字。Ankle,是踝,踝關節,俗話說的腳腕子;pump,就是泵的意思。取這樣的名字是由於這個練習的作用。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象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和淋巴迴流。
這樣的作用對於手術之後的功能恢復,可是至關重要的!除了損傷本身以外,手術也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刺激,可能需要切口、打孔、復位、固定、縫合等等等等,還可能需要使用內固定的鋼板螺釘之類。總之肢體在手術之後,會因為這些創傷刺激引起的迴圈障礙而腫脹(凡是做過手術的,都會知道有這個現象)。為了能更好地促進迴圈,幫助消退下肢的腫脹,同時還要能夠活動小腿的肌肉,儘量避免肌肉萎縮,就要進行前面說的“踝泵”練習了。這個練習看上去很簡單,就是主動屈伸踝關節。
也就是躺著或者坐在床上不用動,大腿放鬆,然後緩慢、但是用力的、在沒有疼痛或者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內,盡最大角度地勾腳尖(向上勾腳,讓腳尖朝向自己)之後再向下踩(讓腳尖向下),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目的是讓肌肉能夠持續收縮。就這樣反覆地屈伸踝關節,最好每個小時都能練習5分鐘。
在我們屈伸踝關節的時候,小腿的肌肉就會收縮和放鬆。跖屈(腳尖向下踩)的時候小腿三頭肌收縮變短,脛骨前肌放鬆伸長;背伸(向上勾腳尖)的時候脛骨前肌收縮變短,小腿三頭肌放鬆伸長。這兩組相對應的肌肉在收縮的時候就象泵一樣把血液和淋巴液擠壓回流,放鬆的時候新鮮的血液就又流進去了。這樣,整條腿不用動,只是屈伸腳腕子就可以促進整個下肢的迴圈。前足內翻運動 : 坐位 足跟著地內翻―回原位
2、前足外翻運動 : 坐位 足跟著地外翻―回原位―外翻
3、踝關節活動度訓練:
1)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尖--足底平踏著地
2)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跟--足底平踏著地
3) 仰臥位N繩肌收縮結合踝關節運動
4)俯臥位 足蹬/反向滑板,
5)踝關節踏板(踏牆):
坐位:訓練踝關節背伸活動度。要求不感覺疼痛為度。負荷應小於體重的1/4
站立位:足站立在踝關節踏板(450角),5分鐘;逐漸增加角度與時間/周。
4、器械訓練:立式踏步器的應用(坐位蹬踩)小腿肌力練習
踏車或臥位踏車(關節活動度>15度),關節活動度訓練
5、踝關節輔助被動牽張手法(關節活動度受限但確認為非骨性阻擋)
三、運動訓練
術後4周開始自行車訓練 。
術後8周以後 上下樓梯 ,12周 行走上坡
下蹲訓練-踝踏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