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術治療
1、避免負重:包括部分負重及不負重,僅應用於塌陷前的股骨頭壞死,即Ficat I期及Ⅱ期,從文獻報道看,單純採取避免負重的治療方法效果並不理想,成功率低於15%,而對於病變位於股骨頭內側的A型股骨頭壞死可考慮應用這一方法。
2、藥物治療:應用藥物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報道較少,總之藥物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但因其無創性,仍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3、其他治療方法:如電刺激治療、放血療法、高壓氧治療等,報道不多,效果有待進一步確定。
二、手術治療
1、保留股骨頭手術
1)中心減壓:中心減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理論依據是骨壞死骨內壓增高理論,通過中心減壓可降低骨內壓,增加股骨頭內血流,而且中心減壓可刺激減壓隧道內的血管生長,促進壞死骨的爬行替代 。有關中心減壓的文章較多,對其療效爭議較大,其療效與股骨頭壞死分期有很大的關係,而與股骨頭壞死的病因關係不大。
2)截骨術:截骨術的目的是改變股骨頭主要負重區,以正常骨代替壞死骨成為主要負重區。這一方法包括經轉子旋轉截骨、轉子間內翻截骨及轉子間外翻截骨等,也可結合植骨術治療,主要適用於FicatⅡ期及Ⅲ期且病變範圍較小的病人,截骨術最大的缺點是病人若需再次行髖關節置換術時,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3)植骨術:植骨術包括自體鬆質骨移植、自體皮質骨移植、異體骨移植、軟骨移植,可結合中心減壓、電刺激、截骨術等其他治療方法。其中自體鬆質骨及皮質骨移植應用較多,自體鬆質骨具有良好的誘導成骨作用,可促進壞死股骨頭的修復,皮質骨在股骨頭修復過程中對壞死區域的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起支撐作用。
植骨方法包括在中心減壓後植骨,在頭頸交界處開槽植骨,在股骨頭關節軟骨開窗,掀開軟骨植骨後將軟骨復位等。植骨術可用於FicatⅡ期、早期的Ⅲ期病人及中心減壓失敗的病人。這一方法近期療效較為肯定,遠期療效尚有爭議,但藉助骨移植加速股骨頭修復,縮短臥床時間是值得肯定的,結合生長因子、電刺激等促進骨癒合的方法可提高其療效。
4)帶血供的骨移植:帶血供的骨移植方法較多,移植骨可來自髂骨、大轉子或腓骨,可帶肌蒂或帶血管蒂,帶血供的骨移植與普通的骨移植比較可增加股骨頭血供,加速骨癒合。文獻報道其臨床效果較理想,但X線改善情況並不理想,遠期隨訪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需行關節置換術。
5)髓芯減壓、骨小樑金屬AVN重建棒(鉭棒):骨小樑金屬AVN重建棒為多孔鉭金屬假體,有類似於鬆質骨的孔隙率、立體結構和彈性模量,與骨的高摩擦係數有助於維持植入後的初始穩定,植入後可形成對壞死區域的結構性支援,有利於骨壞死區域的在血管化,並且可以用微創的方法植入,這些特點均有利於防止股骨頭壞死區域的塌陷和修復,延緩髖關節置換的年齡。
鉭棒的價格昂貴,平均5年的臨床成功率是87%。雖然看起來成功率沒有全髖置換那麼高,但要讓需要明白的是:在治療早期AVN的所有手段中,鉭棒的成功率是相對最高的,而且是可靠的,同時相對其他術式沒有併發症,又可以以微創手術方式進行。所有這些都是其他術式沒法比擬的。
2、關節置換手術
1)髖關節表面置換術: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是用植入物替代關節表面,保留髖臼與股骨頭的大部分軟骨下骨,不侵及股骨頸和股骨髓腔,在完成疾患治療的同時,儘可能保留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與關係。首先,由於保留部分股骨頭及股骨頸,為手術失敗後的補救提供了多種選擇,如關節融合術、假關節成形術、再次表面置換術、與原髖臼假體匹配的傳統股骨假體置換術以及傳統全髖置換術等。
當改用帶柄的傳統股骨假體行翻修術時,股骨髓腔的處理和假體安裝難度接近初次手術。其次,表面置換手術基本保持了關節原有的解剖形態與關係,使應力分佈和力的傳導更符合正常生物力學模式,有效降低了傳統全髖置換術後出現的股骨近段應力遮擋。第三,由於不開啟骨髓腔,理論上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帶柄股骨假體所引發的其他髓腔內併發症。但以上理論上的優勢並不能總是在臨床實踐中得到體現,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2)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晚期股骨頭壞死治療的唯一選擇。隨著摩擦介面研究和新材料應用的進展(比如陶瓷人工關節),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