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 鄭利軍

  痔瘡是肛門常見疾病,民間素有“十人九痔”之說。然而什麼是痔瘡則眾說紛紜,見於廣告的宣傳,往往危言聳聽,說什麼“痔可以轉成肛瘻,可以癌變,可以危及生命”等,令人談痔色變。痔究竟是在那樣的疾病呢?

  其實,痔並不可怕。對痔的認識和研究,由來已久,也在不斷深化。我國古代醫家認為痔是“筋脈橫解”所致。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痔的“學說”也層出不窮20世紀70年代,痔本質的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結構”,並進一步強調:“痔不是病,不應當切除,除非他出現症狀”。

  1980年在美國亞特蘭人市召開的痔外科專題討論會上,大會主席Marino教授作了這樣一個總結:“這次會議最主要的結論是:

  (1)不要治療沒有肛門體徵的症狀;

  (2)不要治療沒有肛門症狀的體徵”。現在,痔是“正常解剖結構”的觀點已被國內外肛腸界所認同。中國著名肛腸專家張東銘教授在2003年11月第11屆全國中醫肛腸學術會議上指出“痔是由於肛墊肥大所致”。

  並指出:肛墊在維護肛門功能中有重要意義。當指腸內有糞便,液體或氣體時,肛墊內的血管就擴張,使肛管進一步閉塞,上述物質就不能隨便溢位肛外。我們以往遇到這種情況,即痔切除的病人,雖然並沒有損傷其肛門括約肌,但病人的控制大便時間明顯縮短,就是因切除肛墊所致。

  綜上所述,“痔是可以轉變成肛瘻,或痔可以癌變,或痔可以危及生命”等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由以上觀點而產生的“見痔就割”的做法也是不妥當的。遺憾的是,由於受利益的趨動,以上這些不正確的觀點和做法現在正充斥著醫療市場,正在危害著廣大痔病患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那麼,有了痔瘡怎麼治療呢?

  (1)首先有明確的診斷,確定是不是痔。曾接診一患者,男,16歲,因大便帶血到某醫院就醫,按痔瘡給予手術治療,術後仍大便帶血。又找某縣一著名痔瘻專科醫生,繼續按痔瘡手術治療,術後還是大便帶血,且一度因出血導致嚴重貧血(血紅蛋白40g/l)。

  2003年1月份到我院就診,經檢查見肛管內僅見正常肛墊隆起,未見到肥大的肛墊(即痔),也未見到出血點。考慮該患者的大便帶血並非痔瘡所致,後經做結腸鏡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直腸血管發育異常。由此可知,診斷不明,治療就會出現錯誤。不僅不能去的臨床療效,反而導致不良後果。

  (2)對於診斷明確的痔瘡,其治療也應依據痔瘡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治療。對於僅有出血而無其他症狀的痔瘡,則以藥物治療為主;有出血,同時伴脫出的痔瘡,也應先藥物治療,無效時再考慮其他療法;脫出嚴重,且伴出血,疼痛或嵌頓者,則考慮手術治療。必須指出,鐳射HCPT治療機等治療也是手術,因為也需麻醉,治療後也有創口和疼痛。手術治療的原則,在消除痔瘡症狀的同時,應確保患者良好的肛門功能,對環狀混合痔患者尤應注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