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祕會出現的臨床症狀是什麼?
(1)便意少,便次也少。
(2)排便艱難、費力。
(3)排便不暢。
(4)大便乾結、硬便,排便不淨感。
(5)便祕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
(6)部分患者還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鬱、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
2、功能性便祕如何診斷?
功能性便祕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在排除器質性疾病與藥物影響基礎上,且符合以下診斷標準:
(1)必須包括下列2項或2項以上
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
②至少25%的排便為幹球狀糞或硬糞。
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
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⑤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幫助(如用手指幫助排便、盆底支援)。
⑥排便次數少於3次/周。
(2)不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
(3)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同時,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的症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3、便祕需要進行哪些檢查?相關檢查的意義是什麼?
(1)糞便檢查:仔細觀察糞便的形狀、大小、堅硬度、有無膿血和黏液等。糞便常規及隱血試驗是常規檢查的內容。
(2)直腸指檢:有助於發現直腸癌、痔瘡、狹窄、堅硬糞塊堵塞及外來壓迫、肛門括約肌痙攣或鬆弛等。
(3)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等內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腸黏膜是否存在病變,並可作活組織檢查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4)胃腸X線檢查:胃腸鋇餐檢查對了解胃腸運動功能有參考價值。正常時,鋇劑在12~18小時可達到結腸脾曲,24~72小時應全部從結腸排出。便祕時可有排空延遲。鋇劑灌腸特別是結腸低張雙重造影,對發現便祕的病因可能幫助。
(5)特殊檢查:專家介紹說,吞服一定數量不透X線的膠管碎片作為標誌物,定時拍攝腹片,瞭解到標誌物在胃腸道內執行速度及分佈情況,以區分直腸性便祕或結腸性便祕。排糞造影是對排糞動作進行動靜態結合的檢查方法,有助於功能性便祕的診斷。
4、兒童功能性便祕診斷標準是什麼?
(1)新生兒/幼兒羅馬Ⅲ診斷標準:新生兒至4歲幼兒,至少出現以下2條症狀,達1個月。
①排便≤2次/周。
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後至少有1次/周失禁發作。
③有大便瀦留病史。
④有排便疼痛和費力史。
⑤直腸記憶體在大量糞便團塊。
⑥巨大的糞便曾阻塞過廁所。伴發症狀包括易激惹、食慾缺乏和/或早飽。隨著大量糞便排出,伴隨症狀可很快消失。
(2)兒童/青少年羅馬Ⅲ診斷標準:年齡大於4歲兒童,必須滿足以下2條或更多,且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①排便≤2次/周。
②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禁。
③有大量糞便瀦留或有與糞便瀦留有關的姿勢。
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難病史。
⑤直腸記憶體在大糞塊。
⑥巨大的糞便曾阻塞過廁所。
確診前至少2個月滿足上述標準;並且發作至少1次/周。
5、怎樣診斷便祕患者的發病原因?
(1)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及工作情況。
(2)既往的患病史、手術史,特別是有無痔核、肛瘻及肛裂史。
(3)近來有無服藥史,尤其是有無長期服用瀉劑史。
(4)通過相應的檢查儘可能明確導致便祕的原因。
(5)對中年以上患者,發生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由每日1次或2日1次,逐漸改變為3日或數日1次者,應警惕有無左半結腸癌的可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