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理療科 副主任醫師 龔樹輝

       脊髓型頸椎病一直以來就提倡儘早手術,非手術治療是否就不可以了呢?實際情況是,90%以上需要非手術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選擇:口服藥物、理療、按摩、外用藥物、椎管內用藥等等。
  我們在臨床中的方法就是手法矯正、口服藥物,結合姿勢動作訓練,經過3~4周的集中治療緩解症狀,再經過3~6個月循序漸進的治療迴歸家庭與社會,讓患者能熟練掌握日常生活工作中靜態和動態的動作姿勢,預防休息、休閒、勞作時出現動作失衡,為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提供了新的預防康復理念。
  脊髓型頸椎病手法矯正的依據是什麼呢?這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從脊髓MR影像來看,椎管內脊髓受壓型別分為:勞損性多節段脊髓受壓、創傷性單節段椎間盤突出脊髓受壓、先天椎管狹窄廣泛脊髓受壓。由此說明糾正脊髓受壓的力學狀態才能減輕症狀。
  2、從脊柱X線影像來看,頸椎椎間結構型別在正位、側位顯示:勞損性旋轉扭曲、創傷性屈伸摺疊,在頸椎功能位顯示:椎間失穩。由此說明糾正椎間的旋轉扭曲、屈伸摺疊,以及關節失穩才能減輕脊髓的壓迫和刺激。
  3、從頸部觸診體檢來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均存在頸項肌肉痙攣、關節紊亂、韌帶筋膜攣縮等頸椎椎間結構及周圍軟組織力學失衡、炎症、血運障礙等一系列病理變化。

  由此,我們的矯正以糾正椎間旋轉、減輕椎管扭曲,鬆解椎旁肌肉減輕椎間壓力減輕脊髓受壓,引導頸椎肌肉關節的協同運動,恢復頸椎曲度、增強椎間穩定,促進脊髓功能恢復。
  近期治療的一位女性患者,51歲,就診時雙下肢無力2月餘,自述走路發軟,右手無力,執筆困難,頸背部不適,無頸部外傷史,頸椎MR提示頸脊髓 C5-6處受壓明顯,觸診提示C4-6存在旋轉,X線符合觸診表現。
  治療以矯正訓練為主,一週一次,前三次調整頸胸段及上位頸椎錯位,配合坐、臥、站立姿勢訓練,口服營養神經藥物,3次後走路發軟減輕,囑其平時減少低頭時間,加強上肢肌肉鍛鍊,治療改為2週一次,3個月後病情穩定,治療改為3週一次,6個月後恢復正常,停止治療,延續日常動作鍛鍊。
  在此,我們鄭重的提出:脊髓型頸椎病是可以導致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的常見疾病,不能輕易採取手術或非手術治療,任何一種不恰當的選擇都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終生遺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