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燒傷救治水平一直令世界矚目。由於人口及社會原因,我國燒傷患者數量巨大。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燒傷工作者率先突破當時國際上大面積燒傷的死亡禁區。此後國內的燒傷專科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燒傷外科得到迅速發展,救治水平不斷提高。至20世紀90年代,大樣本統計顯示我國半數治癒燒傷面積已達96.99%。
達95%左右,遠高於歐美髮達國家…。但長期以來我國的燒傷治療主要側重於早期救治及創面修復,對後期康復重視不夠,整體康復水平與國際先進行列尚有較大差距。本文就燒傷康復的幾個相關問題提出探討,以期引起國內同行重視,共同將我國燒傷救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1、康復的概念和內容
現代康復的概念是指綜合採用醫學、社會、教育及職業等各種手段,減輕患者的身心和社會功能障礙,使其得到全面康復,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迴歸社會。全面康復概念包括4個方面:
(1)醫學康復。即通過各種醫學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對燒傷患者而言.主要包括生命救治、創面修復、功能康復、容貌康復及心理康復。
(2)社會康復,即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幫助患者適應社會,使其不僅能生存,而且能夠學習和發展.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身價值。
(3)教育康復,即通過教育
(4)職業康復.即通過各種手段幫助患者重返工作崗位或獲得適當的職業。
由於社會和經濟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燒傷外科對於康復重視不夠,大量患者遺留嚴重容貌毀損和功能障礙,難以重新迴歸正常生活,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雖然近年來康復治療開始得到重視,但主要侷限於功能鍛鍊和瘢痕治療等醫學康復內容,對於包括心理、職業、教育和社會等在內的全面康復理念普遍認識不足,很多領域還處於空白。這種對燒傷康復概念理解上的侷限,反映了國內在燒傷康復水平上的差距。
2、燒傷康復治療時機
國內傳統上將燒傷治療劃分為早期救治和後期康復兩大部分,傷後早期主要注重挽救生命及創面修復,待創面基本修復後才考慮功能鍛鍊及瘢痕治療。直到近年我們才逐步認識到不應將康復治療與早期救治割裂,須將康復治療“不斷向前延伸,成為燒傷急性期治療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國際上早已將康復作為燒傷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貫穿於治療全過程。患者入院後,立即評估其可能出現的功能及心理障礙,隨即制定和實施康復計劃。
康復治療在患者受傷當天就開始;重度燒傷早期也給予被動功能鍛鍊,防止因長期水腫和制動所致關節僵化和攣縮。一項104例1CU患者參與的對比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每日暫停鎮靜後給予康復治療,較對照組不僅功能恢復更好,呼吸和意識等體徵也有改善,而因全身情況不穩定中斷治療者僅佔4%。相比較而言,國內對於康復治療的開始時機還比較保守,需要進一步加強認識。
3、以全面康復為目標的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
燒傷一直屬於西醫的外科範疇。現代燒傷專業病房於20世紀40年代始見於英國及美國,集中收治燒傷患者方便了醫護操作及專業設施的使用,救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由於燒傷治療包括全身治療、創面處理、併發症、康復等多個領域,需要多個學科的人員參與,因此在燒傷病區形成了以醫師、護士、康復治療師(物理治療及作業治療師)及營養師為核心的治療團隊;此外還包括麻醉師、呼吸治療師、藥劑師、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等;對兒童患者往往還有教師和兒童生活專家參與輔助;廣義的燒傷團隊還包括患者家屬及社會志願者等。
西方國家燒傷治療中心的成員中,除醫師和護士外,其他交叉學科人員在行政上多隸屬於醫院其他科室,如康復科、麻醉科、呼吸科、營養科及社工部等,但就業務而言主要在燒傷病房工作。在美國一些大型燒傷中心,這類人員可直接隸屬於燒傷科。各專業人員自患者入院時就從各自專業角度對病情做出評估並制定相應治療計劃,使康復治療早期介入。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使整體治療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包括生命救治、創面處理、外貌及功能恢復、鎮痛、心理及社會康復在內的全面康復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
我國部分燒傷治療單位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展燒傷康復治療,內容主要侷限於瘢痕防治、功能鍛鍊及支具治療等醫學康復專案,迄今仍很少涉及心理、社會、職業及教育等全面康復內容,而多學科協作的團隊治療模式基本上尚未建立。由於國內醫院科室之間在人事管理及經濟核算等方面均十分獨立,跨科室專業協作很難達到西方國家的程度。如何破解跨專業協作的難點,將是國內引入燒傷多學科團隊治療模式的關鍵。此外,多學科團隊治療人力成本較高,也是當前尚難開展的重要原因。
4、燒傷後瘢痕攣縮及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
深度燒傷創面癒合後往往產生瘢痕增生及攣縮,導致畸形及身體活動功能受限。除手術外,瘢痕的預防和非手術治療十分重要,已證明有效的方法包括壓力治療、矽凝膠、藥物治療、鐳射及放射線治療等。針對功能障礙的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又稱職業治療)是傳統燒傷康復的主要內容,包括瘢痕及其攣縮的防治、功能鍛鍊、生活和勞動能力訓練等。
物理治療是指通過聲、光、熱、水、電等物理因子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也包括屬於機械能的按摩和運動療法。按摩及主被動運動可減輕組織水腫,防止因纖維增生所致關節僵化。各種物理因子,如超聲波、音訊、蠟療、冷療及電療等可預防或減輕瘢痕增生。瘢痕按摩及主被動運動治療對於控制瘢痕及改善關節活動度等具有重要作用。靜態和動態支具對於防治關節攣縮和功能障礙有重要意義。
作業治療是從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入手,重點訓練與勞動和職業有關的操作技能,從而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並最終重返工作崗位。作業治療最早始於18世紀,20世紀在多領域康復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也成為燒傷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外已發展到將模擬工作及生活場景的計算機虛擬治療應用於燒傷患者。
作業療法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引入我國康復專業,但迄今在燒傷治療中尚很少開展,是亟待開發的領域。
5、燒傷心理康復
燒傷不僅可危及患者生命,還可致毀容等嚴重後果,常導致患者傷後出現緊張、沮喪、抑鬱、焦慮、睡眠困難等心理問題。
燒傷患者心理障礙發生率為10%一65%,甚至有報道高達100%。121;20%一38%的患者傷後1年還有創傷後應激障礙;50%的患者在住院早期有中度或重度抑鬱症狀,部分患者可持續至傷後2年。這些心理問題可對燒傷患者的治療和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心理康復是運用系統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從生物一心理.社會角度出發,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常見的方法包括支援性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放鬆治療、音樂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催眠及虛擬現實等。在國外催眠及音樂療法被用於減輕疼痛、緩解焦慮和沮喪等心理問題,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燒傷心理康復可分為3個階段:
(1)入院初期。此時患者生死未卜,會產生一系列精神心理表現,如焦慮、擔憂、譫妄、疼痛、睡眠障礙等。
(2)院內康復期。此階段患者基本脫離了生命危險,各項治療逐漸減少,患者開始意識到燒傷將帶來的長期影響而變得抑鬱。
(3)重返社會初期。出院後l一2年患者重新迴歸家庭、社會後。常因燒傷瘢痕所致容貌改變而抑鬱,嚴重者甚至完全與社會隔離。得不到適當社會心理支援的患者往往很難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患者出院後的社會心理支援有多種形式,包括心理輔導,組織患者開展娛樂及戶外活動等集體活動,協助患者重建自信。很多國家的醫院配備了社工為患者提供就業輔導、職業介紹及職業訓練等,幫助其迴歸工作和社會生活。
當前國內燒傷患者的心理康復工作主要由護士兼任。即所謂心理護理。由於護士承擔的工作任務極為繁雜.心理護理往往只能在護理工作之餘稍帶為之,專業性不夠且很難落到實處。燒傷治療團隊引進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將是國內燒傷中心的發展方向之一。
6、燒傷患者互助組織及兒童夏令營
瘢痕所至容貌變化和功能障礙常常使患者被社會隔離,相同疾患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往往能互相支援,恢復對生活的信心。現在,專業人員指導的或患者自主的燒傷患者組織已遍佈世界各地,較著名的有美國“F.A.N.俱樂部”和“燒傷倖存者線上”等。美國的“Group by mail”通過郵寄信件開展類似的集體心理治療活動,專門針對不願意公開露面參加活動的傷者。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為患者間的聯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可能是未來主要的交流方式。武漢市第三醫院發起的國內首個患者互助組織“華中燒傷病友會”,其主要活動方式是利用即時通訊軟體(如QQ病友群及病友部落格)進行交流;此外還通過熱線電話、會訊等形式為燒傷患者服務,並組織聯誼、戶外拓展等活動,深受患者歡迎。
與成年患者相比,瘢痕等對兒童的心理傷害更大,可影響到其正常的人格發育和教育。以夏令營的形式讓燒傷兒童在一起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增強勇氣和自信,減少孤獨感,逐步適應燒傷帶來的變化並重新回到學校和社會。
燒傷兒童夏令營最早見於1982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舉辦的Camp Celebrate週末營,此後這一形式得到推廣,世界各地都定期舉辦燒傷兒童夏令營,主要位於美國、加拿大和歐洲。
中國臺灣於1995年起每年舉辦燙傷兒童夏令營,近年來也吸引了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其他地區以及韓國等國家燒傷兒童參加,對幫助燒傷兒童心理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燒傷患者出院後得到的社會支援很少。對於數量龐大的中國燒傷兒童而言,夏令營應該是很受歡迎的形式,但由於缺乏經費和人力物力,如何推廣尚需進一步探索。
7、燒傷康復涉及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嚴重燒傷患者出院後會長期遺留甚至終生存在瘢痕,同時伴功能障礙及社會心理問題。患者往往因毀容而自卑,因他人排斥而自閉,因對家庭造成負擔而自責,導致長期與社會隔離。而兒童患者因無法接受正常教育,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無法掌握必要的知識和生活技能。自感人生前景黯淡無光。
對於這些患者,不僅要幫助其樹立自尊自強的生活勇氣,讓其家庭成員掌握必要的護理和康復知識,還要通過宣傳和教育,讓患者所在單位、學校、社群乃至全社會去理解、幫助和接納他們。包括嚴重燒傷在內的殘障人士的生存質量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正在飛速發展,燒傷專業人員應站在新的高度來看待燒傷康復,不僅要以國際標準的水平幫助患者,還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宣傳和教育社會的艱鉅任務。
在當今很多患者的救治經費都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幫助患者全面康復和迴歸社會無疑存在巨大的資金困難。國外通過基金會從社會募集資金支援燒傷康復的經驗值得借鑑。我國的慈善募捐體系和渠道尚不完善,對基金會的建立也有較嚴格的要求,因此國內尚缺乏執行良好的燒傷基金會。近年來上海、武漢及昆明等地已在建立貧困燒傷患者救助基金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燒傷多發於低收入人群,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短期內尚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需要。通過建立規範、可持續發展的燒傷基金會籌集捐助資金,將是藉助社會力量全面提高我國燒傷康復水平的重要途徑。
小結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燒傷治療已不再侷限於救治生命和修復創面。改善癒合質量,克服容貌毀損、功能及心理障礙,促進全面康復,讓患者重新迴歸社會,才是治療的終極目標。我國的燒傷治療取得過輝煌成績,但在燒傷康復方面起步較晚,對燒傷康復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開展專案欠全面,在康復治療時機、治療模式、社會心理康復等方面都有待改進和提高。如何儘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提高燒傷的全面康復水平,將是中國燒傷醫學面臨的新挑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