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糖尿病科 主治醫師 馬建紅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歸於中醫“消渴病”範疇,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為肺熱津傷,治以消渴方加減;中消為胃熱熾盛,以白虎湯或玉女煎加減;下消分為腎陰虧虛和腎陰陽兩虛,腎陰虧虛者,以六味地黃丸加減,腎陰陽兩虛者,以金匱腎氣丸加減。但用以上理論治療現代醫學上的糖尿病,往往難有佳效。究其原因,由於現代診療手段的進步,使糖尿病的發現大大提前,加之降糖西藥的出現,尤其是胰島素的應用,血糖升高引起的“三多”症狀很快被控制,使糖尿病自然病程發生很大變化。導致傳統三消理論無法有效指導糖尿病的臨床治療。

  近年來,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仝小林教授等重新認識現代糖尿病,總結出了符合現代疾病特徵的糖尿病中醫診治理論。我們應用該理論指導臨床,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理論大致如下:

  一:糖尿病根據胖瘦大致分為兩類,即肥胖型和消瘦型。

        二者在病因病機,進展程度和治療上有很大的區別。

  1、肥胖型糖尿病(脾癉)

  肥胖型糖尿病,其特徵是以肥胖為主,血糖升高的同時常伴有血脂異常、血壓升高、血尿酸升高等多種代謝紊亂。《素問・奇病論》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病因長期過食肥甘厚味,醇酒炙梗又米俁7收唚澹收咧停改商⒃瞬患埃罩橢薪梗緯芍新鱗趙蚰居簦跋旄沃櫳梗靜皇柰粒災履諶炔過食肥甘為使動因素, 脾癉之癉為熱,癉病之髒在脾,病機為熱,乃消渴之前期。基本病機為中滿內熱,病理中心在胃腸。

  2、消瘦型糖尿病(消癉)

  消瘦型糖尿病以消瘦為特徵,古代稱“消癉”,《靈樞・五變》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發病多與遺傳、體質、情志等因素有關。 稟賦薄弱,脾腎素虧,肝陰不足,若長期情志刺激,鬱怒化火,則發消癉。 基本病機為脾虛胃熱,病理中心在脾腎。

  二:糖尿病自然演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鬱、熱、虛、損。

  1、鬱證階段:代表糖尿病早期,多數肥胖型糖尿病(脾癉)患者,因過食和少動形成以食鬱為特徵的氣、血、溼、火、痰、食六鬱。過食則谷氣壅滯於中焦,胃納太過,脾運不及,土壅則木鬱,肝氣鬱滯不行,加之少動,全身氣機澀滯不暢,肝失疏洩,克脾犯胃,表現肥胖、過食、不耐疲勞。消瘦型糖尿病(消癉)患者因臟腑柔弱,機體調節能力較差,表現消瘦、精神抑鬱、易外感。

  2、熱證階段:肥胖型糖尿病病機為中滿內熱,即在中滿的基礎上反生內熱,表現一派火熱之象,如痰熱、溼熱、胃熱、腸熱、肝熱等,其中以肝胃鬱熱最常見,典型表現為口苦易怒、消谷善飢、便祕、大渴引飲等。

  3、虛證階段:疾病進一步發展,火熱未除,臟腑功能持續亢進,耗散臟腑元氣,則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活動推動無力,氣血津液生成及代謝障礙,加之火熱灼津,燥熱傷陰,致氣陰兩傷,進而陰損及陽,陰陽兩虛,同時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積聚內生。

  4、損證階段:糖尿病後期,諸虛漸重,或因虛極而臟腑受損,或因久病入絡,絡瘀脈損而成,主要在於絡損和脈損,以此為基礎致臟腑器官的損傷。

  三:糖尿病治法

  1、苦酸制甜:苦之對立為甜,甜為糖之味,甜之中和為酸,苦可調味,苦能洩熱,苦可堅陰,酸能收斂,酸以生津等。總之,苦酸合用,具有清氣斂陰,清火堅陰作用,用於糖尿病各階段。

  2、開鬱清熱:中滿內熱是肥胖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機,故治療重用苦寒以清內熱,佐以辛開以消中滿,臨床針對肝胃鬱熱和胃腸實熱,治療予開鬱清胃法和通腑洩熱法。

  3、調理腸胃:長期過食,脾胃納運減弱,致肥甘厚味壅聚中焦,不化精微反生膏生濁,不歸正化反聚溼生痰,膏濁痰溼壅聚脈中,血行不利致瘀;膏脂痰濁溼瘀進一步影響氣機執行。中焦大氣不轉,全身氣機紊亂,脾胃升降反作,臨床可見嘔吐、呃逆、便祕等。治療調理胃腸,包括辛開苦降,消膏降濁,通腑活血。

  4、補虛瀉實:適用於糖尿病日久,火熱耗氣,痰熱傷陰等因實致虛,注重補虛之治。包括清熱補脾,清熱益氣,瀉火養陰。

  5、調補虛損:糖尿病日久,熱盛耗傷,初則氣津虧損,陰傷津虧,久則陰損及陽,甚則命門火不足,因此必須調補虛損,包括滋陰潤燥,益氣養陰,陰陽雙補,溫補少火等。

  6、活血通絡:肥胖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食鬱為先導的血鬱,血行不暢,絡脈鬱滯,日久絡脈瘀阻,後期發展為絡脈瘀閉及絡脈損傷,同時累及脈絡。包括辛香疏絡,化瘀通絡,破血通絡,涼血通絡,止血寧絡,補虛通絡等。

  7、早期通絡,全程通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