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魯利明

       肩周炎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是中年以後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因多發生在50歲左右發生,故有“五十肩”之稱。在發病的過程中,由於肩關節的活動受限的程度不同,可由肩周炎而逐漸成為凍結肩(或稱肩凝症)。我們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肩周炎可以說是頸椎病的一個症狀,或者說是頸椎病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臨床表現

  女多於男(約為3:1),左肩多於右肩。呈緩慢發病,多無外傷史,少數僅有輕微外傷。主要症狀是逐漸加重的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一般位於肩前外側,有時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區,但無感覺障礙。夜間疼痛加重,影響睡眠,不敢患側臥位,持續疼痛可引起肌肉痙攣與肌肉萎縮。肩關節周圍廣泛壓痛,而以肱二頭肌長頭腱壓痛最為明顯。早期肩關節活動僅對內外旋轉時有輕度影響,而晚期上臂處於內旋位,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患者不能穿衣、戴帽、梳頭,此時肩部肌肉萎縮明顯,有時因併發血管痙攣發生上肢血迴圈障礙,出現前臂及手部腫脹、發涼及手部活動疼痛等症狀。不少患者有頸部酸累或疼痛、肩累感。

  發病原因

  目前醫學界對肩周炎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1)由於肩關節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膽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使肩關節活動受限。2)因上肢骨折、頸椎病等使上肢固定於身旁過久。3)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變,如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

  支配肩關節周圍的運動肌肉和面板感覺的神經如腋神經、肩胛上神經、肌皮神經、胸背神經、胸前神經支配,因此,頸部損傷(包括慢性積累性損傷,如長期睡高枕頭、長期低頭工作、習慣性甩頭,以及頭頸部的直接、間接外傷等)或風、寒、溼邪入侵,使頸椎的內外平衡失調(使下頸段頸椎移位-椎間孔改變、鉤椎關節改變―刺激頸脊神經和交感神經)而導致肩關節周圍肌肉收縮痙攣,產生疼痛萎縮從而使肩周發生無菌性炎症(肩周炎)。

  治療

  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一般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1、手法治療:可採取點穴、鬆筋、分筋、舒筋等手法,使其減輕疼痛,舒筋活血,散風通絡,調和氣血,緩解痙攣,放鬆肌肉,鬆解肩關節粘連,改善關節的活動範圍,

  2、痛點注射及神經阻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肩峰下、喙突、肩胛提肌止點、岡下肌及小園肌止點等注射。

  3、中藥治療:a.區域性肌痙攣腫脹、疼痛顯著者,治療宜祛瘀消腫止痛,方用桃紅四物湯或安痺湯;b.肌萎縮、關節僵直、遇溫痛減者,治療宜溫經通絡、補宜肝腎,方用三痺湯或黃芪桂枝湯加味,外服熱米醋;c.外洗選用通絡止痛之劑,如海桐皮湯外洗治療。

  4、西醫治療:可選用消炎止痛類藥物。

  5、鍼灸治療:以疏理氣血,舒筋通絡為主。肩俞,肩s、肩井、天鼎、肩三針、曲池、外關、合谷、曲池、後溪、對側養老等。

  6、理療:偏振光照射,紅外線照射、離子匯入等。

  7、麻醉下關節粘連鬆解術:可在臂叢神經麻醉(於前、中斜角肌間溝進針,以1%利多卡因15―20ml內含1:20萬U腎上腺素)後,實施肩關節粘連鬆解手法。

  8、懸吊療法:急性炎症期,可用三角巾懸吊5―10天。

  9、功能鍛鍊:在治療期間,應加強鍛鍊,以鞏固療效。如爬牆鍛鍊,方法是:病人面向牆壁,使鼻尖、腹部、足尖與牆相貼,患側手同胸高貼於牆上,慢慢向上爬至不能向上為止,並用鉛筆記下高度,以便下次做為對比,每日一次。

       10、頸椎病的治療:由於肩周炎的發病原因由頸椎病而起,因此,在治療肩周炎的同時應進行頸椎病的治療見《頸椎病―症狀最複雜的疾病》。這樣才能標本兼治,達到療效迅速,不易復發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