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尤其是我們面板科醫生,經常見到患者埋怨,我為什麼會這個病?我是怎麼得的?我的病怎麼還不好?等等,諸於這般我們醫生重複又重複去解釋疾病的難治性,目前這些表現都治療過程的表現。其實不然,這與病友的慢性疾病的病態心理不無關係,因此走出看病時的心理誤區對難治性疾病尤其關鍵。
一、想象診斷:
自己患了什麼病,應當由醫生進行診斷。可有些人在就診時,已經對自己的病作了自我診斷,他們抱著可能患有某些疾病的想法,有時還綜合其它的症狀,自己臆造病情,這就容易干擾醫生的診斷,甚至造成誤診。此心理尤其是高學歷辦公室工作人員及似懂非懂的性格和經常上網查資料又不能辨別真偽習慣的人最為常見。
二、忽視疾病:
疾病的發展有一個從輕到重的過程。有些人患病後,開始時症狀可能很輕,所以就認為沒什麼,對醫生的話也聽不進去,結果導致病情加重。如變應性血管炎及紅斑狼瘡患者,早期症狀就同一般的皮炎溼疹症狀或許根本無自覺症狀。此時醫生勸病人住院治療,患者可能還以為醫生在忽悠他,甚至懷凝醫生的職業操守。認為醫生是想讓自己住院掙自己的錢,於是不住院,等到病情加重,形成複雜性或自覺症狀明顯了再找醫生但失去了最佳時機。這種現象我們科非常常見,比如蕁麻疹患者也是如此,急性期不認真按療程治,待到慢性時又出現疑惑心理治不好。
三、挑剔心理:
有些人治病心切,經過一個醫生治療三天沒見效,就認為醫生診斷錯了或水平、態度不到位,就換醫生。事實上有些疾病如面板瘙癢症比較頑固的可能就與內臟腫瘤有關,病情好轉或查因診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不一定幾小時或幾天就行了,有的甚至十幾天或幾十天才能見效。
四、疑惑心理:
病人常對醫生或藥物產生疑惑,愛用懷疑的眼光看醫生,經常表現出煩躁、惱怒和埋怨情緒,不願多談病情。有的人甚至充滿了誤解,用一種極端的心態來猜測,固執地確信自己患了某種重病甚至是面板癌,往往患者徐不知很多面板病與精神因素有關,越抓越癢,越癢越抓,越抓越厚,越厚越癢,越癢越煩,越煩越癢等惡性迴圈,因而因疑慮心理導致病情惡化加重,甚至更頑固或抑鬱症。
五、輕視檢查:
有些面板病是需要檢查的,如真菌類疾病,就是大家通常說的癬,古人云“內不治喘,外不治癬”就說明癬菌的複發性,因此真菌培養加藥敏試驗才能根治。臨床工作中尤其是醫生會根據病情的發展變化反覆做同一檢查。可有的病人抱著玩固的傳統觀念,就診時只希望通過自己的述說就想讓醫生把病病弄清楚,隨便開點藥外用即可。如果醫生讓病人檢查,病人就覺得醫生沒水來,認為是浪費。舉過簡單的例子,面板病查尿常規可能很多患者不能理解,其實糖尿病及肝膽淤積症及尿液PH值的變化都可導致很多面板病。如病人首次查時未見異常,病人以為是浪費或白做了。其實如無異常醫生診斷治療可能就簡單,可如果查出是內科疾病或系統性疾病,治療不就是單治面板病那麼簡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