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副主任醫師 李欣

  宮頸炎症以往分為急性宮頸炎及慢性宮頸炎,且慢性宮頸炎的內容多,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不再採用此分類。只講宮頸炎症,其依據:國外教科書極少有慢性宮頸炎的分類;中國以往教科書中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病理型別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腺囊腫、宮頸息肉,這些病理型別有些命名不準確,有些無臨床診斷及治療意義。

  歐美國家婦產科教科書已廢棄“宮頸糜爛”這一術語,改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columnarectopy)”,認為其不是病理改變,應該屬於宮頸生理變化。廢棄“宮頸糜爛”依據:

  ①顯微鏡下所謂的“糜爛面”,實為被完整的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覆蓋,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呈紅色,肉眼看似糜爛,並非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

  ②陰道鏡見到原始鱗-柱交接部外移。

  ③正常宮頸間質內有免疫反應的淋巴細胞,宮頸間質內淋巴細胞浸潤,並非一定意味有慢性宮頸炎症。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否治療,取決於是否合併感染、有無症狀。無症狀、未合併感染者不需治療;有症狀、合併感染,如分泌物增多,有接觸性出血,應在細胞學檢查陰性後,給予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以往教科書描述宮頸肥大為:受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在腺體深部可能有黏液瀦留形成囊腫,宮頸呈不同程度肥大、硬度增加,但表面多光滑,有時能見到宮頸腺囊腫突起。其實,宮頸肥大並無具體的診斷標準,關鍵是並無治療意義。

  宮頸轉化區鱗狀上皮取代柱狀上皮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將腺管口阻塞,導致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瀦留形成囊腫,稱為宮頸腺囊腫。鏡下見囊壁被覆單層扁平宮頸黏膜上皮。檢查見宮頸表面突出多個青白色小囊泡,內含無色黏液。正確認識應該是宮頸腺囊腫僅是宮頸轉化區生理改變的結果,並非炎症,其意義提示此處曾為原始鱗-柱交接的起始處,並無臨床治療意義。

  宮頸息肉發生機制至今不明,過去認為是慢性炎症刺激導致宮頸黏膜增生形成的區域性突起病灶。事實是50%宮頸息肉發生在絕經後,而絕經後宮頸炎症卻較生育年齡婦女少得多。多數國外教科書將宮頸息肉歸為宮頸良性增生病變。

  基於上述認識,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不再有慢性宮頸炎這一名詞。第27章標題為宮頸炎症,內容相當於急性宮頸炎。

  性傳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的宮頸炎常分離到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對性傳播疾病的低危人群,病因不清楚,可能與細菌性陰道病或生殖支原體感染有關。

  應牢記宮頸炎症具有診斷性的兩個臨床體徵:

  ①宮頸管口或宮頸管棉拭子標本見到黏液膿性分泌物。

  ②棉籤輕輕插入宮頸管,容易誘發宮頸管出血。分泌物白細胞檢查:2006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的診斷方法為陰道分泌物白細胞>10/高倍視野,並排除陰道炎症。Novak′s婦科學(2006年)推薦的診斷方法為宮頸管分泌物中性粒細胞>30/高倍視野。2006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診斷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的檢測方法為核酸擴增法。診斷淋病奈瑟菌中國應用較多的是培養法;診斷沙眼衣原體多采用抗原檢測方法。並應進行細菌性陰道病的檢測。

  根據病原體進行相應治療。宮頸炎屬下生殖道感染,針對淋病治療方案(大劑量、單次給藥),選擇的是無合併症淋病的治療,合併上生殖道的感染不能採取此方案。對於宮頸炎持續存在,又找不到病原體的患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