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個人在秦皇島的臨床工作中,也曾經有過更慘痛的回憶:那時我剛剛工作1年,一名26歲產後4月的秦*女士,就診時左乳腺已經成為排球大小的硬性組織,毫無彈性可言,手術為乳腺癌,很快不足半年出現右乳癌轉移,1年後因肝肺多發轉移去世,留下年幼的女兒。那份病歷是我親手寫的,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患者自訴在青春期時曾發現左乳小腫物,約“杏仁大”“能跑會動”在妊娠期明顯增大,到妊娠7月時約“雞蛋”大小。
有了這樣的經歷後,我很贊同孫醫生的理念。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康平安,並理解醫師的安排。
今天的一個病例,女28歲,右乳無痛性腫塊3年。現產後19月。妊娠、哺乳期間,腫塊生長無變化,訴哺乳後僅1年來逐漸增大。體檢、超聲可疑惡性,鉬靶毛刺樣腫塊,腋窩淋巴結腫大。空芯針穿刺病例:乳腺浸潤性癌。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孫子淵
對於這個病例,我個人更傾向於是一個經過妊娠期間雌孕激素作用的纖維腺瘤,惡變而來的。沒有確切的證據,只是根據病史推斷。當然,不排除哺乳後原發性乳腺癌的可能,或者是妊娠期以前的原發性乳腺癌的可能。但是,畢竟27歲或者25歲的原發性乳腺癌是非常少見的。
由此,思考一個問題,青年未育女性的纖維腺瘤需要切除否?什麼時間切除?
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纖維腺瘤的唯一有效方法。這是明確的。儘管有很多同道可以輕鬆的說,纖維腺瘤不需要切除,惡變率很低或者根本就沒有惡變的確切證據,就像我上面的病例一樣,所謂的纖維腺瘤惡變很多都是臨床的推論。但不可避免的是,纖維腺瘤也會出現逐漸生長增大的情況(即時生長很慢)。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很難對於一個乳房病灶保持如醫生般的平常心,因此相對於藥物治療或者不治療而言,手術切除便具有其應用的價值。
妊娠期雌孕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乳腺組織的發育,可能會出現纖維腺瘤受激素作用而出現迅速生長增大的情況,過度生長便增加了生長失控的可能。這一時期患者的心態可能更為緊張,不如妊娠期以前就處理掉。因此我對青年女性的建議是妊娠前切除能夠觸及的纖維腺瘤。
關於影響哺乳的問題:手術肯定會損傷腺體,理論上手術區的腺體是不具備哺乳功能的,因為瘢痕導致乳管不通。但是否會完全影響哺乳,要結合纖維腺瘤的大小、部位、數目等綜合考慮,另外術者的操作也很重要,不能太粗暴。如果不切的話,較大的靠近乳頭部位的腫瘤或者妊娠期增大的腫瘤同樣也可能會影響哺乳,而較小的靠近乳房周邊即使手術也可能對哺乳影響不大。有人認為手術區誘發積乳可能誘發乳腺炎,但是臨床上沒有手術史的乳腺炎是佔大多數的。
關於手術的問題:儘量保護腺體不能太粗暴是基本原則,對於未哺乳女性而言。但是這似乎與腫瘤學的手術原則相違背,腫瘤外科不主張單純的腫瘤剝除,要求連同瘤體周邊組織一併切除。不過對於乳房纖維腺瘤,尤其典型者,我基本上都是剝除的,目的就是保護腺體。另外,不主張對青年未育女性採取Mammotome活檢,創傷太大。
關於Mammotome(麥默通)活檢對哺乳的損傷:乳腺腫瘤都是位於腺體層內的,而腺體層是發揮乳房生理功能即分泌乳汁的解剖生理基礎。Mammotome的活檢槽口徑相對固定(23mm×6mm×4.3mm),其切割方式是逐條立體切割。無論瘤體多大經Mammotome切除後區域性都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殘腔,也就是說除了瘤體之外還要切除一部分正常的腺體。而對腺體的損傷會直接影響到區域性的乳汁分泌,尤其靠近乳頭的腫瘤進行Mammotome切除,很容易造成輸送乳汁的多根大導管被切斷,導致生產後容易出現乳汁淤積、排乳不暢甚至整個乳房都不能哺乳。開放手術單純瘤體摘除,區域性殘腔是邊緣很規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周邊腺體,以減少對泌乳功能的損傷。
另外一個臨床上難以處理的問題,很多青年女性超聲檢查發現乳房佔位,mm級的,臨床無法觸及,甚至是多發的,沒有妊娠要求的患者,自認可以定期觀察輔以藥物治療,如果患者近期有妊娠的計劃,是否切除乳房腫塊?如何平衡疾病控制、手術創傷、美容等等幾方面的權重因素?我個人建議觀察為主,畢竟可觸及纖維瘤的手術創傷很小,是可控的,而無法觸及的乳房腫塊常常需要定位、區域性擴大切除以避免漏切,由此對哺乳的形象可能會放大。當然,如果有惡性的懷疑,切除活檢是必要的。對於這一部分人群,患者的意願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尤為重要。
因此,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對於患者進行詳細的告知,包括影響哺乳和瘢痕形成,影響形體美觀等。纖維腺瘤的手術並不複雜,但術前的告知很重要。臨床上每個醫生對待纖維腺瘤的處理態度不盡一致,但是的確沒有必要危言聳聽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在治療的同時向患者講明病情緩解其心理壓力,是一名乳腺專科醫生應該具備的技巧和意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