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男,28歲,14歲時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一直被誤診為風溼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青黴素、止痛藥等,病情反覆發作,逐漸發展至髖關節和腰、骶關節僵硬、疼痛,下半夜或早晨起床時加重,活動後症狀緩解或減輕。1998年腰背活動逐漸受限,夜間不能平臥,2000年1月疼痛加重,行走困難,200年3月來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就診。化驗檢查結果:HIA-B27陽性、C-反應蛋白增高、血沉快、免疫球蛋白IgA高。
X線檢查結果:雙骶髂關節融合、部分腰椎呈竹節樣改變,最後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經治療症狀緩解後出院。出院後繼續用中西藥治療,2002年停用西藥,繼續服用中藥。2004年複查頸、胸、腰椎及髖關節X線片未見病情進展。該病人長期被誤診為“風溼性關節炎”,未進行正規治療,以致腰部正常功能喪失,無法再恢復其正常功能,對此我們深感惋惜。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脊椎旁組織,好發於青年男性,女性患病比例約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較輕。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其中90%以上患者HIA-B27陽性。常見症狀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動後腰背僵硬可以緩解,晚期可發生脊柱強直、畸形以至嚴重功能受損,甚至致殘。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脊柱強直,則不可逆轉,造成終身殘廢,給自己、家人帶來諸多不便,終身遭受疾病的折磨。據國外資料統計,一般發病後16年,約有50%患者喪失正常工作能力。
強直性脊柱炎起病隱匿,進展緩慢,開始僅表現為腰背部僵硬、不適、疼痛或髖、膝、跟腱疼痛等症狀,而全身症狀較輕,呈間歇性發作,數月或數年後才發展為持續性,所以早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被忽視或誤診。另外,國內自1987年中華內科雜誌發表“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溼關節炎不是一個病”的評述後,對本病的認識才逐漸深入和重視,大多數非本專科醫生對本病缺乏深入瞭解也可能是導致本病長期被忽視或誤診的重要原因之一。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自發病到明確診斷平均約需要4-10年不等,長者甚至達30年才明確診斷。強直性脊柱炎致殘率高與其長期被忽視或誤診有著密切的關係,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綜合治療,則可以控制或延緩其病情進展,預防或延緩其致殘。對有如下臨床表現者應儘早找有經驗的風溼免疫科醫生診治:
7-40歲男性反覆或長期原因不明的膝、髖、踝、足關節及跟腱僵硬、疼痛者;下半夜或晨起腰背僵硬、疼痛,活動後症狀改善者;眼睛疼痛、流淚、畏光等症狀,眼科醫生診斷為急性葡萄膜炎、虹膜炎者應儘早檢查HLA-B27、C-反應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等。12歲以上者應儘早拍攝骶髂關節X線片,必要時可作CT或核磁共振檢查。若有上述指標異常但仍不能確診為強直性脊柱者也應積極治療、密切隨訪。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目前西醫主要以雙氯酚酸鈉等消炎鎮痛藥以緩解症狀,配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慢性作用藥物以延緩病情的進展。在西藥治療過程中患者因注意如下幾點:
1、大部分消炎鎮痛藥對胃腸道有損害作用,在治療過程中要警惕預防消化道潰瘍。
2、甲氨蝶呤對血液系統、肝腎功能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定期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中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防病、治病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中醫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著較好的療效,若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同時還可以減少西藥的副作用。一般患者經過西藥或中西藥治療後可以緩解症狀,但仍有一些患者經過以上西藥及中藥治療仍不能緩解症狀者可以配合中頻、超短波治療或中醫的灸療、藥物薰療,必要時可配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針對強直性脊柱炎難治癒的特點,在開展中西藥結合治療的基礎上還開展了中頻、超短波治療以及中醫的灸療、中藥薰、浴療、中醫按摩等綜合治療以提高強直性脊柱炎的綜合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願所有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能享受無痛苦的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