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也稱半面肌痙攣)是常見的功能神經外科疾病,以發作性的半側面部肌肉抽搐為典型表現,公認唯一能夠根治的方法是進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即MVD手術),經患側耳後做一個小的骨窗,經乙狀竇後入路進入橋小腦角區域,探查面神經根並對該段面神經解除血管壓迫。
充分的顯露與仔細的探查是識別責任血管和實施充分減壓的前提。受制於神經外科精密醫療裝置、器械的短缺,以及患者對此種疾病的認識,MVD手術推廣速度並不快。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省市級醫院也陸續開展了此種手術。
然而,任何一項新的技術普及過程中都不免會出現一些問題,MVD手術也不例外。
手術欠規範和造成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開顱技術不過關,MVD開顱要求從一個標誌找另一個標誌,每個標誌都必須到位,骨窗的外側必須到達乙狀竇,否則骨窗再大也是徒勞,反而增加創傷,相反一味地追求小骨窗會因為顯露不好,導致探查不充分,遺漏真正的責任血管而手術無效;勉強顯露可能造成橋靜脈出血並且處理困難,轉而因視野不清影響責任血管判定;
開顱時如開啟乳突氣房應及時發現並以骨蠟封閉,否則術後腦脊液鼻漏易招致顱內感染。
二、蛛網膜鬆解不充分,蛛網膜必須充分銳性鬆解方可顯露顱內段面神經全程,在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牽拉小腦絨球很容易造成術後聽力下降或喪失,甚至術後區域性出血造成嚴重問題;使用腦室鏡觀察並不能替代充分鬆解、顯露,因為腦室鏡只能觀察,不能同時操作。
三、墊棉放置不得當 責任血管顯露後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支點放置墊棉重新安排責任血管位置,支點的位置儘量遠離壓迫點,否則很可能手術無效,這與我們中學考試中的按點給分很相似,答不出所要求的知識點,答的再多也沒用。
所以,面肌痙攣MVD手術技術雖然成熟,但也亟待規範。規範化手術治療是療效和安全性的保障。開骨窗大小適中,必須至乙狀竇。開啟乳突氣房及時封閉有效防止腦脊液鼻漏。術中緩慢釋放腦脊液和銳性鬆解蛛網膜創造手術空間減少對顱神經的牽拉傷和小腦半球皮質下血腫。
對穿動脈小心保護降低缺血性顱神經損傷,儘量少用電凝和鈍性分離減少對神經的機械性損傷,術中全程探查面神經以免遺漏責任血管。有條件儘量使用術中監護。MVD手術要求操作精細,不容閃失,正如一位前輩所講,一個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未必是一名合格的MVD醫生。正是因為有其特點,所以需要在臨床過程中多實踐、體會和總結,儘快規範化。
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自2002年開展面肌痙攣微創手術,2009年以來大量開展,2015年已過千例,手術成功率達93-95%,與多數以英文發表的文獻報道的一致。目前此類手術越來越多(包括三叉神經痛的MVD手術 )。
手術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了一整套規範化的手術流程,涵蓋了手術病例的篩選、術前檢查、術中操作要點、術後觀察和護理以及術後隨訪。不僅要求精品結果,更要精品過程。目前,我院神經外科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手術治療已形成了特色專業組,申報了專業課題,發表了系列文章,包括國際水準的SCI文章和中華核心期刊文章,總體業務水平全省領先、全國知名,為我院神經外科亞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迷信)。面肌痙攣這樣一個以往為人們熟視無睹而又無奈的疾病,隨著神經外科亞專業技術的發展,已經能夠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療。願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