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住院醫師 劉瑞青

2014-12-10 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介入科劉瑞青

圖1.局麻後經大腿根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至肝動脈內,創口約棉籤樣大小,行肝動脈造影尋找腫瘤及其責任血管。

圖2. 以導管超選擇腫瘤的“犯罪血管”,緩慢注入化療藥與碘化油混合乳劑或目前最新的栓塞微球――法國產的“載藥微球”。


眾所周知,中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病毒攜帶率近10%,而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我國肝癌病人數約佔全球的55%,已經成為嚴重威脅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殺手,其危險性不容小視。肝癌往往起病隱匿,普通百姓自覺肝區不適時多數已屬中晚期,錯過了外科手術的最佳時機,而介入手術有創傷小、適應症廣、方法多、療效高等優點,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中。

一般來說,早期肝癌建議外科切除或介入手術,中期的可選用介入化療栓塞和外科手術、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晚期的一般很難選用外科手術了,一方面因為晚期病灶較大或合併轉移已無手術切除指徵,二是因為患者一般體質較差不能耐受手術,同樣因為全身化療毒副作用較大身體無法耐受,這時候控制區域性腫瘤就只有微創介入手術了。據河南省人民醫院腫瘤綜合介入病區曹廣劭醫師介紹,“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無需開刀,只需用細針穿刺大腿根部股動脈,創口約棉籤大小,引入一導管至腫瘤血管內,緩慢注入化療藥和栓塞碘油混合乳劑,化療藥濃度比較高,直接注入到腫瘤內部“毒死”癌細胞,且附在碘油油珠內緩慢釋放,持續作用時間較長。相比較而言,全身化療把化療藥配到大瓶液體裡,濃度較低,經過全身迴圈後到達腫瘤內部的化療藥已經很少了,但其在殺死全身血液裡潛在的癌細胞方面有優勢。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導管把供應腫瘤營養的血管分支“堵住”,活活把腫瘤“餓死”。“毒死”+“餓死”雙管齊下可以較好的控制腫瘤病灶,這種方法適應用全身各個系統的良惡性腫瘤,如肝血管瘤、子宮肌瘤、肺癌、膀胱癌、腎癌等。手術結束後將所有導管撤出體外,在床上躺一天一夜即可下床,拆除繃帶後基本上看不到穿刺口。另外還可以輔助介入區域性治療,如化學消融、射頻消融、氬氦刀、粒子植入等,只需CT或超聲引導下以細針經皮直接穿刺腫瘤病灶即可殺死腫瘤,術後用創可貼貼住穿刺處即可走回病房,併發症極少。化療栓塞術時只要病情允許,發現可疑腫瘤血管就可以通過各個血管注藥並栓塞;如果複查發現栓塞劑有部分缺損時,可用一細針直接穿刺到栓塞缺損區,經過針芯注射99.9度的無水酒精(化學消融)或放射性的碘粒子(起區域性放療作用),也可以行氬氦刀(細針連線外面裝置,開啟後可使病變組織溫度降至零下140℃形成冰球,後升至零上20℃~40℃從而快速熱療)、射頻消融(溫度升至零上60℃~100℃,將病灶直接炭化)等。曹廣劭醫師將腫瘤的介入治療形象地比喻成攻打城堡,前期的“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相當於“全面打擊”,後期輔助的區域性治療就相當於對城內殘餘頑固分子的“定點清除”,“全面打擊”+“定點清除”有效結合起來,讓癌症這一“敵人”無處遁形。當然,介入治療也可以作為外科手術的輔助治療,外科切除前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使病灶水腫從而界限分明,利於切除分離,栓塞血管後還可減少外科手術中的出血,同樣癌灶縮小後還可以增加外科切除的機率;外科手術後行“肝動脈化療灌注術”,將化療藥直接灌注到病灶切緣肝組織或被懷疑未完全切除的可疑病變組織,這樣會鞏固外科手術療效,積極有效地防治術後復發或肝內轉移,國際上通常將這種“介入――外科切除――介入”的治療模式稱之為“Sandwich Treatment”(三明治治療)。

據全國介入放射學組副組長、河南省介入診療中心主任李天曉教授介紹,目前省人民醫院介入科同時擁有中心導管室及腫瘤微創介入手術室兩個手術室,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血管內治療和影像導向下區域性治療手術室的幾家醫院之一,並在手術室內已經安裝使用了大型平板DSA、美國GE多層螺旋CT、彩超、射頻消融儀、粒子治療計劃系統、氬氦刀治療系統、海扶刀治療儀、臭氧發生機等國內外先進裝置,目前在省內首次將“載藥微球”應用於癌症的介入治療中,這種方法栓塞效果更好、藥效更持久、毒副作用更小,並在積極洽購及安裝“磁共振微創介入治療導航系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腫瘤的全方位微創治療”。就如腫瘤微創介入中心首席專家、河南省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振豫教授所說的那樣,省人民醫院介入科腫瘤微創介入中心技術手段全面,臨床經驗豐富,腫瘤患者來到這裡就如進入大型超市,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努力使腫瘤成為一種可治療的慢性病,讓廣大腫瘤患者有尊嚴、有質量的帶瘤生存。(河南省人民醫院介入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