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體育鍛煉雖然可以增進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但也常有運動性損傷、運動性疾病、甚至運動猝死的發生。在競技體育中,運動損傷會使運動員無法參加訓練或比賽;在大眾健身體育中,運動損傷可能帶來負面的社會心理影響,妨礙體育運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鍛煉本身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人們受益匪淺;運用不當,深受其害。這就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鍛鍊,瞭解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常見因素,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
一、造成運動損傷的常見因素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與運動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生理,心理狀態、訓練、運動技術和人體解剖生理學特點以及外界環境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青少年的骨骼與骨周圍肌腱發育相比相對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著部容易發生損傷。老年人骨中有機質含量降低、骨質脆,以骨折較為多見。女性如有月經紊亂,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發疲勞骨折。體重超標的人,身體的靈活性、耐力相應較差,關節磨損也較常人更快。在過度疲勞狀態運動時,人體力量、精準度、共濟功能、警覺性、注意力均顯著下降,運動損傷的風險會顯著增大。每種運動專案都有自己的易傷部位,如:網球運動易使鍛鍊者造成“網球肘”,長跑運動會導致鍛鍊者膝外側疼痛症候群等。另外,外界環境等因素也會造成運動損傷,如:雨後路滑、光線不足、氣溫過高、過低或過於潮溼,器械劣質,服裝和鞋子不合適,缺乏必要的防護器具、運動場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雜物等。
二、運動損傷防治
運動損傷的種類很多,各個運動專案對人體各部位的運動傷害各不相同。運動員總的來說是小損傷多、慢性多、嚴重及急性者少。在慢性的小損傷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損傷後尚未完全康復就投入訓練而造成的,還有的是由於運動量安排不當,區域性負荷過大造成的。在大眾健身中,鍛鍊者運動損傷的發生情況與運動員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較大差異。急性損傷者相對較多,而勞損者較少。面對眾多型別的運動損傷,只要遵循以下預防原則,即可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1)遵守體育鍛煉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一般原則。對於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專案的運動員,無論傷病與否都要區別對待,如果不加區別的給以同樣的運動量與強度,學習同樣難度的動作,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就會受傷。訓練課中避免 “單打一”的訓練方法。
(2)注重拉伸練習。拉伸練習是有目的的將肌肉和軟組織在運動前、中、後進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軟組織得到充分的放鬆。這有利於肌肉的疲勞恢復, 防止肌肉的拉傷, 保持肌肉的彈性, 避免造成運動技術的僵硬和變形。準備活動時的拉伸練習是把肌肉和軟組織的內部粘性減輕, 增加彈性, 提高肌肉溫度, 預防運動中的肌肉拉傷,主要採用主動性的拉伸訓練;訓練後的拉伸練習則是放鬆僵硬疲勞的肌肉, 加速肌肉內部的代謝產物的排出, 減少肌肉的痠痛,儘快的恢復體能,主要採用被動拉伸。。
(3)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為避免可能發生的損傷,最好掌握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如自高處或摔下或落下必須雙腿併攏,相互保護以避免膝踝關節的損傷。學會各種滾翻動作以緩衝與地面的撞擊;各種支援帶的正確使用等等。
(4)加強易傷部位和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 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積極手段。例如,為了預防腰部損傷,應加強腰腹肌的訓練,提高腰腹肌的力量,並增強其協調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視小肌群訓練。人體的肌肉分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關節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練習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視小肌群的練習,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運動時受傷的機率。小肌群的練習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啞鈴或橡膠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練習往往有害無益。另外,小肌群練習時應結合多種方向的運動,並且動作要求精確無誤。
(6)注重身體中樞穩定性練習。中樞穩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軀幹的力量和穩定性。中樞力量和穩定性對於完成各種複雜運動動作是至關重要。然而, 傳統的中樞訓練多在固定平面上進行, 如常練習的仰臥起坐等, 功能性不強。中樞的力量練習應同時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轉兩種運動形式。
(7)加強自我監督,根據運動專案特點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監督方法。如:易患髕骨勞損的專案,可以做單腿半蹲試驗,出現膝痛或膝軟即使陽性;易傷肩袖的專案,應經常做肩的反弓試驗(肩上舉170度時,再用力後伸),出現疼痛即為陽性。易患脛腓骨疲勞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應將常做 “足尖後蹬地試驗”,傷處疼痛者即為陽性。
(8)創造鍛鍊的安全環境:體育器具、裝置、場地等在鍛鍊前都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例如,參加網球鍛鍊時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細、網拍繩子的彈力應該適合鍛鍊者個人的情況;女性的項鍊、耳環等銳利物品在鍛鍊時應暫時不佩戴;鍛鍊者應根據運動的專案、腳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選擇一雙彈性好的鞋子。
三、運動損傷的康復
康復訓練是指損傷後進行有利於恢復或改善功能的身體活動。除嚴重的損傷需要休息治療外,一般的損傷不必完全停止身體練習。適當的、科學的身體練習對於損傷的迅速癒合和促進功能的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
1、康復訓練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體狀態,通過康復訓練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和攣縮,健康肢體的運動能力,維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傷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體育鍛煉中去。
(2)防止停訓綜合症。個體在長期的體育鍛煉中建立起來的各種條件反射性聯絡,一旦突然停止鍛鍊便可能遭到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機能紊亂,如神經衰弱、胃擴張、胃腸道機能紊亂等。
(3)傷後進行適當的康復性鍛鍊,可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改善傷部組織的代謝與營養,加速損傷的癒合,促進功能、形態和結構的統一。
(4)通過傷後的康復訓練,可以使機體能量代謝趨於平衡,防止體重的增加,縮短傷愈後恢復鍛鍊所需的時間。
2、康復訓練的原則
(1) 正確的診斷。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全面的診斷基礎上,錯誤或不完整的診斷會延遲、阻礙損傷的康復程序。如運動員腰椎被骨折(峽不連)常常合併專間盤突出,手法推拿時就不易強力側搬。如果同時合併有滑椎時,背肌力量練習時,要不宜過伸。
(2)個別對待。根據不同的年齡、病情、機能狀態選擇運動手段、預備姿勢及運動量以發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關節活動度。
(3)傷後的康復訓練以不加重損傷、不影響損傷的癒合為前提。應儘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區域性的活動。而且,傷部肌肉的鍛鍊開始得愈早愈好。
(4)康復訓練計劃遵循全面訓練、循序漸進、適宜大運動量的原則。在損傷癒合過程中,康復動作的幅度、頻率、持續時間、負荷量的大小等都應逐漸增加。否則,會加重損傷或影響損傷的癒合,甚至會使損傷久治不愈而成陳舊性損傷。康復訓練應注意區域性專門練習與全面身體活動相結合。在損傷初期,由於區域性腫脹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礙等,這時以全面身體活動為主,在不加重區域性腫脹和疼痛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區域性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損傷逐漸好轉或趨向癒合,區域性活動的量和時間可逐漸增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