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治醫師 典迎彬

  一、中醫茶療的特點

  1、吸收快

  藥茶作為液體制劑,口服後不存在崩解和溶出過程;進入胃腸道後可直接被吸收,所以藥茶劑具有吸收快、顯效迅速的特點。

  藥茶可為複方,藥物之間能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達到增強療效、緩和藥性之目的,能充分發揮中醫藥方劑中的藥物配伍作用。

  同時,茶療方可根據病情變化,隨時進行藥物的加減,符合中醫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這也是藥茶的特點之一。

  2、有利於提高藥效

  要想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必須選擇好合適的劑型和給藥途徑。

  藥茶製劑把藥材粉碎成粗粒或粉末,增加了溶媒與藥材組織的接觸面,加快了有效成分的浸出。一般地說,藥材粉碎得越細,顆粒的表面積越大,與水接觸面越大,越有利於浸出。據實驗研究,果實種子類和根莖類藥材粉碎後的煎液濃度較原藥濃度高得多,有利於提高臨床療效。同時,藥茶能較多地保留揮發性成分。

  揮發油又稱精油,藥理作用主要表現為止咳、祛痰、乎喘、消炎抗菌、鎮痛、鎮靜、催眠、降溫、降血壓、抗癌等,其他還有促進膽汁分泌及胃液分泌的作用。一般氣味芳香、含揮發油多的藥物,如薄荷、藿香、陳皮、青蒿、肉桂、石菖蒲、玫瑰花等在煎煮過程中,其揮發性成分容易隨水蒸氣一起揮發而損耗。

  揮發油中低沸點的成分要比高沸點的成分損失更多。現已知道,解表藥含有的揮發油成分,在常溫下就能揮發,因而更易隨水蒸氣揮發,久煎則使有效成分揮發而失效。

  茶療採用沖泡法,在低於100℃的熱水中浸泡,可部分溶解揮發性成分。同時沖泡後用杯蓋緊蓋,使隨水蒸氣的揮發成分冷凝在杯蓋上,隨水珠滴落,揮發油重入藥茶中,這樣也能提高藥效。

  有些藥物久煎易分解破壞。如鉤藤含鉤藤鹼,煎20分鐘以上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則水解產生氫氰酸,隨水蒸氣散失,減弱止咳作用。將煎煮法改變為茶療法後,上述有效成分就不會被破壞。

  3、應用面廣

  早在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提出:“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表明茶的主治和應用範圍是非常廣泛的。

  現代對茶葉的研究表明,茶葉功效較多,藥理作用廣泛,臨床應用較廣,若是配伍藥物,則應用面更廣,可以用到大多數病種上,也就是說,大多數疾病是可以用茶療法治療和輔助治療及預防的。因此茶療的另一個特點是應用廣泛。

  4、味好毒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良藥苦口”之說,但茶療法所用茶葉有味道好的特點,可以說是“良藥可口”,而且藥茶配伍的藥物大多數味甘、味淡,即使有少數味道不好的藥物,也可被掩蓋。

  “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也是眾所周知的,但茶療方中一般不使用毒性藥品,茶療法所使用的藥茶相對比其他藥味道好,無毒性,一般成人、兒童、老年人都能接受。

  5、製備方便,便於服用

  目前,中成藥劑型尚不能充分適應臨床的需要,如中醫在急診室搶救病人,需要高效、速效的中成藥。

  有些中藥製劑如湯劑,製備較為複雜,而藥茶的製備則較為簡便。

  適當地發展茶療法,使之充分發揮藥效,降低毒副反應,可以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對於慢性病患者,便於長期用藥;對於老年和小兒患者,尚可解決服藥困難。

  藥茶配製好後,臨用時按需要量的比例取藥即可,避免了每日煎湯的煩瑣,且劑量小,服用和攜帶方便,被廣大群眾採用。

  6、節省藥材

  一般藥茶中所用藥物的劑量較小,可節省藥源。

  以蔥豉茶中的荊芥來說,一包茶劑每日量只需荊芥0.3克,而服用湯劑就要多用8.7克。

  如果某一藥店每天配200付蔥豉湯劑,一年就要多耗荊芥626.5千克。

  以此類推,改用茶劑後所節省的各種藥材數目是相當可觀的。

  同時茶劑可在保暖杯中用開水沖泡,節省了煎藥時間。

  7、價格便宜

  藥茶與顆粒劑、口服液、湯劑等劑型相比製備簡單,製作一般不需加糖、蜜、色素、防腐劑、黏合劑等輔料,故費用大為下降,加之藥茶的用藥量遠比湯劑少,故茶療法亦具有價格便宜的特點。

  二、茶葉廣泛的藥理作用

  許多中外學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茶葉進行了深入研究,檢測出茶葉中含有300多種化學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及藥效作用,有廣泛的藥理作用。

  1、興奮中樞神經

  茶葉的藥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黃嘌呤衍生物咖啡因及茶鹼所產生。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芳香物質是興奮劑,能興奮高階神經中樞,特別是大腦皮質,因而可改善思維活動,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消除疲勞,有益於工作和學習。量則引起失眠、心悸、頭痛、耳鳴眼花等不適症狀。據研究,喝茶和喝咖啡雖然都是提神,但喝咖啡會導致動脈硬化,而喝茶卻能抑制動脈硬化。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避免了咖啡的不良作用。

  2、增強迴圈系統功能

  咖啡因、茶鹼可直接興奮心臟,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擴張冠狀動脈,擴張末梢血管,促進血液迴圈。茶葉中的鞣質,具有維生素P的活性,能保持或恢復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增強血管的柔韌性和彈性,可以降低血膽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沉積。

  據動物實驗提示,服龍井茶的家兔血清膽固醇的濃度和膽固醇與磷脂的比值,比不服龍井茶的家兔顯著降低。經解剖觀察,服龍井茶的家兔主動脈硬化病變過程也明顯減輕。以上實驗證明茶能夠防治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症、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等。

  3、抑菌消炎作用

  茶葉浸劑或煎劑在試管中,對各型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據臨床觀察,對急、慢性菌痢均有效果。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亦有明顯的殺滅作用。茶葉抗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認為是鞣質。其抑菌效價與黃連不相上下。一般而言,花茶、綠茶的抗菌效能大於紅茶。茶葉中含有矽酸,可促使肺結核病變部位形成瘢痕,制止結核桿菌擴散。矽酸還能使白細胞增多,對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幫助。

  4、抗病毒作用

  茶葉有抗病毒作用,茶葉中所含的茶黃素等可與感染性核酸相結合,能阻礙病毒的毒性。

  印度科學家研究證實,多種茶葉的水浸出液對人體腸道病毒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中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抑制率在99.75%以上,其有效成分為兒茶多酚類化合物和咖啡鹼。

  有研究表明,堅持用茶水漱口可以有效地預防流感。這主要是茶提取液可阻止流感病毒在動物細胞上的吸附,因而可以減輕流感病毒的侵染。亦有研究表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對艾滋病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增強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飲茶可以提高人體中的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對放化療中惡性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保護作用。

  近年來有人對粗老茶葉中茶葉多糖進行的體液和細胞免疫的藥效實驗表明,其有明顯的增強雙向免疫作用,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特別是對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者,效果明顯。

  6、抗癌作用

  茶葉的抗癌作用已為動物實驗及流行病學研究所證實。一般認為,綠茶的抗癌作用較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的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細胞突變、癌變作用,可抑制吸菸引起的腫瘤發生。亦有研究表明,綠茶有抑制癌細胞擴散的功效。

  眾多的研究表明,茶葉抗癌機理主要是通過:

  (1)抑制致癌物在體內的合成;

  (2)抑制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3)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擴散;

  (4)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達到抗癌的目的。

  7、利尿降壓作用

  咖啡因,特別是茶鹼能抑制腎小管的再吸收,增加腎臟排洩功能,因而有利尿作用。

  由於茶葉還有抗菌作用,故對腎盂腎炎、膀胱炎和尿道感染有輔助治療作用。茶葉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能幫助降低血壓。

  8、助消化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咖啡鹼能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促進胃的消化功能。

  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B及芳香油,也是開胃健脾,幫助消化的有效物質,對胃口不佳者有提高食慾的作用,對飲食呆滯者有疏導下行的功效。而紅茶經過發酵,其中含有酵母菌類,因此,飲用紅茶更有助於食物消化。

  9、明目作用

  茶葉中含有許多與視力有關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B1、B2、C等,都是維持正常視力不可缺少的物質。

  維生素A:是眼底視網膜的重要營養物質,如缺乏可引起夜間視力障礙,發生夜盲症。

  維生素B1:是維持神經(包括視神經)功能的營養物質,如缺乏可引起視力模糊。

  維生素B2:在代謝過程中,對眼部上皮細胞組織起營養作用,故其缺乏也會影響視力。

  維生素C:是眼內晶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保障供給也是維持正常視力的一大要素。

  10、其它作用

  (1)茶葉中含有的茶鹼能鬆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療支氣管哮喘、膽絞痛等。

  (2)咖啡因能增加胃腺體分泌,故有促進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不宜多飲。

  (3)茶葉中的單寧酸與金屬或鹼類物質結合,使其沉澱,有延緩人體吸收毒物的作用,故能解毒。

  (4)茶葉有抗病毒作用。

  (5)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對白血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以烏龍茶最為有效。

  (6)日本學者發現喝茶對醫治糖尿病有一定作用,對預防放射性物質的損害也有一定效果。

  (7)茶葉中含有微量的氟化物,可防治齲齒。

  (8)茶葉有消毒殺菌作用,用濃茶沖洗面板潰爛處,可促使傷口癒合。

  (9)此外,茶葉還有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抗疲勞、抗潰瘍、抗過敏、抗凝血等多種作用。

  當然,飲茶的好處雖多,但也以適度為宜:

  飲茶不宜過濃,否則會使大腦極度興奮,心跳加快,失眠,影響消化和吸收,失眠和高血壓病人不宜喝濃茶。

  飲茶不宜過量,過量則增加體內水分,小便頻多,加重腎臟負擔。

  三、茶的醫療保健功能

  茶是世界上的優良飲料之一,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茶,根據歷代中醫藥書籍記載和實踐證明,它不但有多種保健功能,還有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所謂“清茶為各病之藥”。

  據藥理研究,茶葉含有多種維生素,恆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共有30多種成分。這些成分對人體防病治病有著重要的作用。國曆代最具影響力的中藥學著作中,均有“茶”或“藥茶”的專門論述。張仲景、華佗、吳普、陶弘景、孫思邈、張元素、羅天益、危亦林、李時珍、費伯雄、蒲輔周等一大批古今著名中醫學家也均對茶療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認真的總結。中醫藥經過數千年的實踐,探索出茶葉具有醒腦提神、清利頭目、清熱利尿、清肺祛痰、下氣消食、消暑解渴、減肥降脂、解毒止痢等諸多功能。

  1、提神醒腦

  我國的茶葉品名繁多,歸納起來有五大類:

  (1)紅茶,系發酵而成,性偏溫;

  (2)綠茶,未經發酵,性微苦寒;

  (3)烏龍茶,屬半紅半綠茶,氣香味醇;

  (4)花茶,加花胚加工而成,氣味芳香,能舒氣;

  (5)緊壓茶(茶磚、沱茶),偏苦澀,消脂解腥穢。

  可按照地區習慣和需要,分別選用。

  人們在頭昏腦脹、精神疲憊的時候,喝一杯新泡的茶,頓覺精神爽朗,正如釋皎然《飲茶歌》說:“一飲滌昏寢,情思爽朗潑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隨息居飲食譜》說:“茶微苦微甘而涼,清化心神醒睡除煩”,也是這個意思。

  2、清利頭目

  長期飲茶能夠清利頭目,達到神清腦爽、目明耳聰的功效。

  張潔古說:茶能“清頭目”。《隨息居飲食譜》說:茶能“涼肝膽”,“明目解渴”。

  茶為什麼能明目?因為肝開竅於目,一旦肝火上升則目不明。《本草綱目》說:“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降則上(頭目)清矣。”飲茶可防治肝火上亢,清利頭目。分析起來,茶能明目的道理似乎如此,其實茶能清頭目是多種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如飲茶能利尿清熱降火,也是防治眼病、保護視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3、消暑解渴

  防暑降溫的飲料雖然品種繁多,但是仍以茶為首選飲料。

  茶的優點是飲後爽口,隨之“除煩止渴,解膩清神”(《日用本草》),茶不像其他含糖飲料喝後有口中黏膩之感。《本草別說》說:茶能“治傷暑”。楊士瀛說:“姜助陽,茶助陰,並能消暑,解酒食毒”。《隨息居飲食譜》說:“凡暑穢痧氣腹痛……(茶)飲之輒愈。”飲茶能消暑解渴,也是歷代醫家實踐的經驗,而且強調茶“食之宜熱,冷即聚痰”(《本草拾遺》)。

  飲熱茶為什麼能降暑熱?因為茶葉中的許多成分只有在沸水乃至熱水中才能得到充分溶出,且熱茶飲後可以促進茶中的芳香油、咖啡鹼等成分儘快發揮作用,擴張血管,開放汗腺,使身體微微汗出,散發體內的熱量,從而達到消暑降溫的目的。加之熱茶飲後能增加尿量,促進小便排洩,自然有一部分熱量隨著小便排出體外。發汗、排尿使體溫降低,口渴欲飲之感也隨之緩解了。因茶鹼能鬆弛胃腸平滑肌,緩解胃腸痙攣,故飲茶也能治療暑熱,“痧氣腹痛”。

  4、減肥降脂

  減肥降脂的方法很多,其中以飲茶減肥最為普遍,也最為簡便易行。

  當今的許多減肥降脂茶,儘管多以幾種天然植物藥物組合加工而成,但是均以茶葉為基質,說明茶葉是主體。《本草求真》說:“茶味甘氣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熱解毒,是以垢膩能滌,炙能解……”《本草備要》更進一步說:“飲茶有解酒毒、油膩、燒灼之毒。多飲消脂,最能去油。”故有茶“久食令人瘦”之說。

  根據茶葉所含的有效成分來看,減肥降脂宜用綠茶為佳。

  綠茶所含的多種成分,好比一個大複方,它的綜合功能,具有良好的減肥降脂作用,可以延緩動脈硬化,防治冠心病。

  若進一步分析其道理,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黃酮類、槲皮素及多種維生素,尤其大量維生素C,而茶多酚能溶解脂肪,黃酮類、槲皮素能幫助降低血膽固醇,維生素C能幫助利尿、促進膽固醇排洩,其他維生素能改善體內代謝,亦有助於防治血管硬化。

  其次,綠茶中的葉綠素,進入人體後能破壞食物中的膽固醇,阻礙膽固醇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降低體內膽固醇含量的功效。

  5、下氣消食

  人們往往在吃過油膩葷食後,需要泡一杯茶頻頻飲用,在城鎮如此,鄉村也如此,這幾乎成為我國的風俗,且沿襲已久。

  說明茶能助消化、解油膩、除宿食。這一是來源於長期實踐經驗,二是認識上根深蒂固。

  飲茶還能“下氣消食”《本草經流》解釋道:“下氣消食者,苦能下洩,故氣下火降,而兼滌除腸胃,則食自消矣。”“是以垢膩能滌”,“凡一切食積不化,服之皆能有效。”

  6、解毒止痢

  痢疾是夏秋季腸道傳染病,其治療藥物、方法甚多,用之對症也皆可收良效。然而其中以飲食療法最為簡便,患者也樂於接受。

  有人可能對飲茶療痢的效果有疑慮。其實對輕型痢疾初起用之確有良效。《日用本草》說:茶“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楊士瀛認為,茶不但可治療急性痢疾(熱痢),也可以治療慢性痢疾(冷痢),他指出:“姜、茶治痢,姜助陽,茶助陰,並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熱,調平陰陽,不問赤白冷熱(痢),用之皆良。”《隨息居飲食譜》在此基礎上又擴大了應用範圍,指出:“凡暑穢痧氣腹痛、霍亂、痢疾等證初起,(茶)飲之輒愈。”這裡所說的痧氣、霍亂,類似夏季急性腸炎,而並非真霍亂,二者與痢疾同屬腸道病,故一併以茶治之。

  茶葉煎劑或浸劑,對各型痢疾桿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價與黃連不相上下。一般而言,花茶、綠茶的抗菌效能大於紅茶。

  茶葉抑菌是茶葉多種成分的綜合效能,當然其中所含茶多酚、鞣質在抑菌中起著主要作用,且鞣質對腸黏膜還具有收斂止瀉作用。

  不論痢疾或腸炎,由於腹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飲用大量的濃茶,不僅可以補充水分,其中所含的多種礦物質離子,還可以糾正體內的水、電解質失衡。

  所以用茶治痢疾是很有道理的。

  7、清熱利尿

  茶有清熱利尿作用。唐《食療本草》最早記載茶葉有“去熱”作用,其後《本草拾遺》載其“破熱氣”,《隨息居飲食譜》載其“滌熱”等。據現代的《中華藥海》記載:“(茶葉)可治膀胱溼熱之小便不利證,茶葉苦寒,入膀胱經,苦可燥溼降洩,寒能清熱瀉火,溼去熱除則諸證自愈。”

  茶的利尿作用有助於清熱。研究表明,人飲熱茶後9分鐘,體溫可下降1℃~2℃。茶的利尿作用則古今都有記載,如《千金翼方》、《飲善正要》、《本草拾遺》等均載茶葉能“利小便”,“利水”。《唐本草》載,“茶,主瘻瘡,利小便”。可見,茶葉的清熱利尿作用是得到古今醫家肯定的。

  8、清肺祛痰

  對茶葉的清肺祛痰作用,歷代本草醫籍多有記載。

  《唐本草》最早記載茶葉有“去痰熱渴”作用,《食療本草》載有“解痰”功能,《本草綱目》載“濃煎,吐風熱痰涎”。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逐痰”、“滌痰清肺”。《本經逢原》指出:“茶,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可見古代醫家對茶葉的化痰作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現代臨床即有用茶葉清肺化痰。如《中藥大辭典》即載茶葉有化痰功用,《中華藥海》對茶葉的化痰作用還進行了解釋:“本品可治痰熱鬱肺證。茶苦而寒,入肺經,功能清熱洩火,熱清則痰無以生,故具清熱化痰肅肺之效。”

  9、防癌抗衰

  茶葉中的茶多酚能阻斷人體內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綠茶的阻斷作用最強,阻斷率達90%以上,一般茶葉的阻斷率也在55%以上,因而能夠降低患癌症的危險因素。

  茶葉中的茶單寧可控制人體中產生的過氧化脂質,其對脂肪酸過氧化的抑制作用達74%,大大超過維生素E,因而喝茶能延緩老化。此外,茶葉還有其他一些保健治療功能。例如,飲茶可以減輕醉酒,緩解慢性酒精中毒症狀。由於茶葉中含有微量元素氟,長期飲用有護齒防齲作用。飲茶能擴張周身微血管,增強排尿功能,且茶葉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利於延緩血管硬化,故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能幫助降低血壓。

  茶葉中含有茶鹼,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故有清肺化痰止咳的效用。今後隨著茶的應用範圍拓寬,還將會有新的效能被發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