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姚衛傑

  地球被大氣包圍著,隨著距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氣越來越稀薄,氣壓越來越低。在海平面上,一個大氣壓相當於101.32千帕(760毫米汞柱)的壓力。一般來說,在海拔5500米高空,氣壓約降低一半;在海拔11000米高空,就只有1/4個大氣壓了。當我們乘坐飛機上升到離海平面36--59米時,外界氣壓降低0.4--00.7千帕(3--5毫米汞柱),這時我們就開始感到耳內有脹滿感,這是因為鼓室內壓力仍然是1個大氣壓,比外界的大,由於這個壓力差,使得鼓膜輕微外凸。當飛機上升到海拔150米時,氣壓降低2.0千帕(15毫米汞柱)。這時我們會突然感到耳內發生“嗒”的一聲,同時耳內的脹滿感也頓時消失。這是因為鼓室內的氣體衝開咽鼓管鼻咽部開口而逸入鼻咽部,這一動作使鼓室內外的氣壓獲得新的平衡,於是鼓膜驟然回覆原位,發出“嗒”的一聲。如果飛機繼續上升,氣壓繼續下降,上述情形會週期性出現。不過,每次所需的壓力差將不再是2.0千帕(15毫米汞柱),而是更低,這是因為外界空氣逐漸變得稀薄,鼓室內的空氣更容易排出。直到鼓室內的氣壓只剩到0.48千帕(3.6毫米汞柱)時,就再沒有力量衝開咽鼓管了。
  當飛機下降時,情形剛好相反。這時外界氣壓逐漸上升,鼓室處於相對的低氣壓。但由於咽鼓管的單向活門作用,外界空氣不容易進人鼓室,於是就只有依靠吞嚥時咽鼓管咽口的開放動作來獲得鼓室內外氣壓的平衡。在飛機徐徐下降時,人的自然吞嚥動作則足以使鼓室內外的壓力獲得平衡。但是在急速下降或俯衝時,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時外界氣壓急劇升高,必須加快吞嚥動作,增加咽鼓管咽口開放的次數,才能有足量的空氣進人鼓室,消除壓力差,否則大氣壓力會將鼓膜向鼓室內推入,以致鼓膜內陷。

  當有人患有感冒或鼻咽部的其他炎症,咽鼓管咽口黏膜腫脹,或是咽鼓管咽口有異物(如增生的淋巴組織、腺樣體肥大或鼻咽部腫瘤)堵塞,均可導致咽鼓管咽口不易開放,咽鼓管通氣功能發生故障,因而造成鼓室內外壓力不能平衡。此時乘坐飛機,在鼓室內的氣壓較大氣壓低8千帕(60毫米汞柱)時,患者就會感到耳痛、耳鳴,甚至眩暈;較大氣壓低13.3--20.0千帕(100--150毫米汞柱)時,鼓膜就會破裂,此時突然聽到“轟”的一聲,如雷貫耳,痛楚無比。繼而發生劇烈眩暈、耳鳴、耳道流血,甚至昏倒現象,這時不僅鼓膜破裂,鼓室黏膜也會受損,以致造成“航空性中耳炎”。
  即使不是在乘坐飛機的情況下,地面上的大氣壓也並不是永久保持恆定的,也會有波動。不過一般波動範圍不超過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這種變化進行緩慢,正常人的咽鼓管定期開放,就足以產生調節作用,所以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而一旦患有感冒等疾病時,咽鼓管調節氣壓功能一時發生障礙,鼓室內也會出現小的負壓。這時鼓膜輕度內陷,患者就會感到耳悶、耳鳴等症狀。一旦感冒痊癒,耳鳴症狀即可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