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勝威

  便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有時僅是一個症狀或一組症狀,多由於飲食不節、生活不規律、藥物副作用等,此種便祕多是一過性的或是暫時的。但大多數便祕不是一過性的,是長期的,而且經過各種各樣的治療效果欠佳,甚至無效。所以說便祕是一件看似簡單而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的問題,也是全球公認的較為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在老年人、孕婦、兒童和節食減肥者發生率很高,而且便祕經常是一些患者到醫院就診的唯一原因。目前便祕的防治過程中仍存在許多誤區。

  認識誤區

  1、 認為便祕是"小病",不當回事。

  便祕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症狀,許多人都曾經發生過,偶而發生或經常發生也習以為常,並不引起患者或醫生的關注。我們知道,便祕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且許多疾病中出現的一個共同症狀,也就是說許多疾病都可引起便祕,除一般性腸道功能性病變、藥物影響外,腸道佔位性病變如腫瘤、息肉,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如UC、克羅恩病,結腸本身病變如結腸冗長、結腸扭曲以及巨結腸等都可引起便祕,若不能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可能會出現漏診、誤診,延誤治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

  2、不經醫生診治,見祕治祕。

  某些病人認為便祕就是大便乾結,排出困難,服用一些通便瀉下藥即可。故長年累月用果導片、番瀉葉、大黃之類維持排便,而且量越用越大,結果腸鏡檢查腸粘膜發生惡色病變,甚至極少數病人發生了癌變。其次是一些病人體質虛弱,中醫辨證當屬虛祕(證),治療應當用益氣滋陰潤腸通便的藥,反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寒涼峻下的藥,更傷脾胃,脾胃不能正常輸布水谷精微,以致使虛證更虛,愈瀉愈祕,就像大河溝裡船一樣,水少船難行,硬拉強推,既費力,又損船,船也不能行,採用增水的辦法即可使船行,既省力,又不損船,治療虛祕也是這個道理。若體質強壯,平素有火,中醫辨證當屬實祕(證)、熱祕(證),治療應用清熱瀉下之類的藥,不宜服用肉蓯蓉、火麻仁之類滋陰潤腸通便的藥。就像煮開水一樣,水開了採用揭蓋加水的辦法只能緩解一時,釜底抽薪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治病也是一樣,只有辨證準確,辨證施治才能達到根本治癒的目的,很多病人敘述剛開始吃藥有效,過幾天就沒效,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3、認為水果都可防治便祕。

  水果可以防治便祕,已是常識,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有防治便祕的作用,不同水果作用不同,例如有些人吃了梨、香蕉、西瓜、橙子等水果後腸蠕動增加,防治便祕,而吃蘋果、柿子後反而加重便祕。如果經常怕冷、手腳發涼(陽虛體質)的人,吃梨、柿子、菠蘿會加重便祕,吃香蕉、橙子防治便祕;而經常口乾、心煩、手足心熱(陰虛體質)的人,吃梨、橙子、柚子會緩解便祕,而吃橘子不適合。

  4、對便祕的複雜性認識不清。

  無論是對病因、發病機理、還是對結腸直腸的生理、病理都缺乏足夠的認識,引起便祕的原因很複雜,如腸道本身的病變如腫瘤、炎症、結核、吻合口狹窄、巨結腸、巨直腸、結腸憩室病、腸道易激綜合徵、肛管狹窄、盆底痙攣、直腸粘膜內脫垂、直腸前突、小腸疝、乙狀結腸疝等,大腸外病變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高血鈣症、低血鉀症、糖尿病、妊娠,精神障礙如抑鬱症、精神症,神經病變如中樞神經病變、脊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藥物副作用如嗎啡類、抗抑鬱藥、精神心理治療藥、鈣通道阻斷藥、神經節阻斷藥、鐵劑等,以及不科學的飲食與習慣如飲食過精、過少、熱量過高、飲水不足、抑制排便等等都可導致便祕,所以在分析病因時不能顧此失彼。

  治療誤區

  1、只求一時療效,缺乏根本治療。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解除排便困難、出口梗阻問題是急則治其標,之後應緩則治其本,即針對造成排便困難或梗阻的原因進行治療。便祕雖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但它作為一種症狀長期存在或是反覆發生,可因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或實熱積滯而引起,加之長期應用瀉下藥或失治誤治,病久可繼發直腸粘膜內脫垂,直腸前突或結腸冗長,甚至形成小腸疝、乙狀結腸疝等,病因與形態學的改變互為影響,形成惡性迴圈。所以,治療上要從根本解快,既要調理體內的偏盛偏衰,又要糾正形態學方面的改變。

  2、錯把便祕當"腸炎"治療。

  臨床上還有許多病人大便並不乾結,每天1次或多次,無膿血及粘液,但排出困難,排出費力,總感覺糞便到肛門口出不來,或便後仍有殘便感、堵塞感,經肛門鏡、腸鏡檢查無異常發現,經排糞造影檢查提示可能是屬於直腸粘膜內套疊,若當作"腸炎"進行治療,勢必無效,甚至雪上加霜。

  3、對便祕的複雜性不瞭解,過多相信手術。

  由於不瞭解或不具備有關便祕的特殊檢查,認為便祕就是用藥進行調理,治療無效時,又盲目追逐手術治療或過多相信手術治療,尤其對中醫外治法或手術治療便祕原理不理解,事實上,少數基層醫院並不具備便祕的檢查備件,甚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冒然手術,一時間走入高潮,虛化了手術期望值,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還給外科治療便祕造成的混亂。

  4、檢查結果的假陰性或假陽性。

  便祕檢查結果不真實,其治療就會有偏差。在目前的檢查方法中,結腸傳輸試驗是診斷慢傳輸便祕的主要手段,重點是檢查結腸的蠕動功能,排糞造影及肛腸肌電圖檢查是用來診斷排便障礙的主要手段,重點是檢查直腸前壁的彈性、直腸粘膜的鬆馳情況及盆底肌肉的協調功能,但所有檢查方法都存在一個問題,即都不是在生理條件下的檢查方法,造影劑的稀稠、電針插入的部位、深淺、病人的配合程度以及病人的體位{排便是蹲位,檢查是側臥位}不同等,都會影響檢查結果。再就是在臨床上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種情況,平時患者七7-8天排便1次,甚至更長,但口服結腸標記物後第2天即排空大便,結果提示結腸傳輸試驗正常,往往需要做2次甚至3次傳輸試驗,才能反映出真實情況,所以,羅馬Ⅲ規定傳輸試驗至少做2次以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反之,據此進行治療,難免就會出現偏差。

  調理誤區

  臨床上還發現在膳食結構、飲食行為等方面也有誤區,有些老人認為多吃水果會升高血糖,因而減少了水果的攝入量,導致便祕。還有的老人攝入蔬菜品種單調,減少了膳食纖維攝入,以致腸胃蠕動減慢而引起便祕。還發現牛奶可能與發生便祕關係較大,有人建議在喝牛奶時可適當新增蜂蜜以防便祕。進食過少也會引起便祕,當每天飲食量明顯低於自己的過去水平時,則會出現便祕。如許多疾病在治療時需禁食數日或慢性消化道疾患致食慾不振而進食過少,老年人因消化機能下降而食量下降,為保持體型、減肥而過度節食等。由於進食量過少,不能產生有效的胃腸道刺激而引起胃-結腸反射,從而使腸內容物在腸腔內執行緩慢,腸蠕動減慢,其水分過度吸收而致糞便乾結。

  不同意見

  在臨床中常聽病人講,以前做過手術,效果並不理想,或術後很快復發,某些專家對手術治療便祕說法也不一致,甚至提出手術治療無效,要慎之又慎。筆者認為,每種方法的實施與開展都不是完美無缺,但隨著經驗的積累及認識的再提高,療效一定會更加確切。如結腸冗長或慢傳輸的病人,結腸切除多少為宜,起初切除乙狀結腸、左半結腸,近期效果可以,遠期不太理想,後來改為全大腸次全切,擔心大便次數會多,而實際上術後1月後,大便次數僅為3-5次,個別病人7、8次,半年後多以2-4次,遠期效果就好。再就是對於恥骨直肌肥厚、痙攣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祕,手術治療,是解決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要定期擴肛,防止術後再次復發,還有手術當中如何掌握(切斷多少括約肌為最佳)度的問題。術後復發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對出口梗阻病因的判斷問題,造成出口梗阻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恥骨直腸肌肥厚、恥骨直腸肌痙攣、盆底肌痙攣、會陰下降、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等,一個病人並不是由一個原因引起,可能是兩種甚至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治療時只治療其一當然效果不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