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要面臨生殖健康問題,但在我國卻很少人認真關注自己或家人的生殖健康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也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人們會面臨性的慾望和要求、生殖、避孕、性功能乃至性病等一系列問題。中國一年出生的殘疾兒為80萬~100萬,還有很多低體重兒,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生殖健康約佔疾病總負擔的1/5。可見,生殖健康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牽涉非常廣泛的人群,不單是指疾病問題,更是一個健康的概念,是衡量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生殖健康不僅侷限於生孩子
很多人一提到生殖健康,想到的就是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生殖系統疾病等,這基本上是以疾病為主導的醫學理念。其實,生殖健康是更廣泛的概念,其在我國也面臨著多重發展阻礙。
在中國綜合避孕率達90%,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絕大多數方法都是針對女性的,男子避孕技術還存在較多的空白。此外,我國因避孕失敗而進行人工流產術者仍佔總人工流產人數的46%,放置宮內節育器後發生的意外妊娠佔35%。新的更為理想的避孕方法以及如何實行知情選擇提供優質生殖健康服務,仍是這個領域的研究重點。
全世界範圍內不孕、不育症發病率佔已婚育齡夫婦的10%~15%,在我國尤其是白領青年中不孕不育比較多見。據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人類生殖特別規劃署(HRP)統計,不孕不育與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並列為當今影響人類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大部分是由於生殖道感染,包括性傳播疾病、產後或流產後感染及盆腔結核引起。
中國青少年婚前性教育和婚前性行為問題不容忽視。曾經有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行人工流產的婦女中80%年齡小於24歲,未婚人工流產佔全部人工流產病例的3/4。早期性行為、多性伴侶、非婚妊娠、過早懷孕以及性病、艾滋病感染,嚴重損害了這些年輕人的身心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功能障礙問題可能變得更為突出,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心理和家庭問題。還有就是生殖道感染和性傳播疾病問題。我國生殖道感染等婦科疾病在已婚婦女中的患病率高達70%。男性前列腺炎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的發生率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更年期綜合徵、生殖系統腫瘤等,也屬生殖健康範疇。
生殖健康不該只是女人的事
婦女始終是人類生育調節的主要承擔者,我國育齡夫婦採用的避孕措施中,女性比例約佔85%。生育負擔不公平地過多加在婦女身上,而婦女的社會地位低,為婦女提供的服務還遠遠不夠,因此,在增進生殖健康的總任務中,許多國際組織提出“以婦女為中心”。但是,生殖健康包括男女兩方面,生育、計劃生育是男女雙方的事,同樣生殖健康男女雙方也是相互影響的,因此沒有男性的參與,沒有充分考慮男性生殖健康的種種需求,強化男性的責任和義務,不可能實現整個人群的生殖健康。上述觀點已在實際工作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因此男性參與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已成為國際上討論的熱點。
近年的一項調查表明,非意願妊娠導致人工流產的婦女中有約40%是由於避孕套使用不當造成的。避孕套使用不當與男性直接相關。因此,在提高人群生殖健康水平,特別是在改善婦女生殖健康方面,包括母親安全、婦幼保健和預防性傳播疾病都必須促進男性參與,否則難以實現人群的生殖健康。
維持生殖健康不能光靠吃藥打針
如今普遍存在孤立地看待生殖健康問題的誤區。如不孕不育問題,就用一些所謂的強精劑增加精子數量和活力或是依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性功能障礙就用“偉哥”或是補腎藥物。事實上,我們要做的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實際上生殖健康也好,性健康也好,它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是多因素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包括預防措施、治療措施、健康促進措施,也必然是多因素的系統工程。
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IPPF)認為:“自始至終都能滿足服務物件的需求就是優質服務。”以人工流產為例,他們建議推廣“流產後服務”(PAC)理念,包括流產後社群服務、流產後諮詢服務、流產後併發症治療服務、流產後計劃生育服務、生殖健康及其他保健綜合服務5個基本成分。這一理念的推行,使得包括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發達國家,墨西哥、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國家乃至瓜地馬拉、莫三比克、阿根廷等第三世界國家有效避孕率顯著上升,人工流產率大幅度下降。這些國家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推廣和實施流產後服務是降低人工流產率的有效途徑。迄今為止,中國尚未全面開展正式的、規範化的流產後服務。
目前發展中國家青年的性與生殖健康面臨嚴峻考驗。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在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問題上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教育、衛生、婦女、計生等部門也尚未形成對青少年性與健康進行教育的共識。針對此,應制定相應措施,通過加強對青少年生殖健康的教育,減少未婚先孕和人工流產,幫助青少年增強責任感,積極引導青年人選擇對自己、對家庭和對社會負責任的行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