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頸,是小兒斜頸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變性,牽拉而致頸部歪斜。如果未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畸形也會加重。頸部深筋膜會攣縮變厚,斜方肌變短,頸動脈與血管攣縮,頸部及面部發育不對稱,頸椎甚至上胸椎出現側彎變形,眼睛出現斜視等。
哪些原因會導致先天性肌性斜頸?
目前通常認為:先天性肌性斜頸與胎兒位置異常、產傷及難產有關。胎兒在子宮內位置異常,尤其是臀產位,肌性斜頸的發生率顯著升高,有報道可達50%。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或產傷,都可能引起胸鎖乳突肌血流受限、缺血、出血、血腫機化,引起胸鎖乳突肌的攣縮、肌纖維變性,從而導致肌性斜頸的發生。
先天性肌性斜頸如何治療?
本病要儘量早期診斷,一旦確診,要儘早治療。對於1歲以內,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患者,建議進行按摩、理療。白天可行胸鎖乳突肌按摩、手法矯治。晚上睡覺後用沙袋保持頭部在矯正的位置。
哪些患兒需要手術治療?手術什麼時間做最好?
先天性肌性斜頸患兒保守治療1歲後未得到改善,或者年齡不到1歲,但胸鎖乳突肌攣縮已十分明顯,患兒頸部旋轉活動明顯受限。這樣的患兒就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鬆解胸鎖乳突肌及其周圍組織,包括單極鬆解、雙極鬆解、病變組織切除及廣泛鬆解等。
患兒手術的最佳時間是1-4歲。1歲以內的患兒通常可行保守治療,而且孩子的呼吸系統未發育完全,麻醉風險大,手術時分離肌肉、神經、血管的難度也大,手術風險大。太晚治療會導致斜視、面部發育不對稱等永久性併發症。
術後要採取哪些措施預防畸形復發?
術後頸部有效的固定和恰當的手法鍛鍊是預防復發的重要措施!對於年幼的患兒可行頜枕帶或頭頸胸石膏固定頸部於過度矯正位4~6周。對於病情較重的年長兒,需行頜枕帶牽引1~2周,並每日行手法矯正,再行頭頸胸石膏固定4~6周。去除石膏後每日繼續行手法矯正,時間不少於1年。如此才能預防畸形復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