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臨床上需要與乳腺癌進行鑑別的疾病主要有:
1、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又稱乳腺結構不良,是婦女最常見的非炎性、非腫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婦女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發病年齡多為20-40歲,發達國家發病率可達1/3,國內約佔50%,主要表現為乳腺組織增厚,稍晚則可觸到大小不等的結節,與面板和乳腺後方均無粘連。好發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為雙側。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經前明顯,月經來潮後即可緩解或解除。
2、乳腺導管擴張:本病又稱漿細胞性乳腺炎,多發生在37-50歲中年婦女。主要表現為乳房疼痛,乳頭溢液,乳頭可內陷,極似乳腺癌。
以下各點可與乳腺癌鑑別:
(1)病人年齡較輕,多在40歲左右。
(2)乳頭溢液多為漿液性或膿性,少數也可為血性。
(3)乳頭或乳暈下有時可觸到增粗的乳管。
(4)乳房腫塊多位於乳暈周圍,伴有疼痛,與大導管關係密切。
(5)乳腺有炎性表現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礙史,乳房腫塊可有縮小或增大的情形。
(6)乳管造影可顯示導管擴張。
(7)乳頭溢液有大量的炎細胞。
(8)乳腺腫塊穿刺可見大量炎細胞或膿細胞。
(9)腋窩淋巴結腫大,質較軟並有壓痛。
3、乳腺結核:乳腺結核有以下特點:
(1)病人多為中青年婦女。
(2)多數有結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結核。
(3)病變都有炎症史,腫塊時大時小,對抗結核藥物治療有效。
(4)腫塊區域性可有發紅、破潰等歷史,部分囊腫有囊性感。
(5)腫塊針吸可見有乾酪樣組織,有稀薄的膿液。
(6)有乳頭溢液史,可為膿性。
(7)少數病人的乳頭溢液或針吸出的膿液,塗片可見有結核桿菌。
(8)乳腺X線檢查多數無異常,並有呈淡陰影者。
(9)有乳腺結核與乳腺癌有並存者,約佔5%。
4、乳腺脂肪壞死:主要鑑別分析如下:
(1)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本病腫塊一般較硬,形態不規則,酷似乳腺癌。一般在臨床上分2型:腺體外型,表淺,位於乳腺的皮下,形態不規則,有炎性改變,易診斷為乳腺結核;腺體內型,腫塊位於乳腺實質內,缺乏特徵,易被誤診為乳腺癌。
(2)缺乏有效的輔助檢查,尤其是中老年婦女,腫塊位於皮下,且腫塊不見增長或有縮小情形,並乳腺有外傷史。轉移淋巴結應做切除活檢。
5、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常見於分泌性乳房,特別是初產後3-4周,病原菌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少數為鏈球菌,感染途徑多因乳頭皸裂處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細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葉引起感染。
開始時乳腺區域性表現紅、腫、熱、痛,以及周圍淋巴結腫大,當形成壞死液化時,可有膿腫。乳房腫大,活動性強,變硬有壓痛,形成膿腫時,腫塊軟化有波動感。同時感全身不適,寒戰、高熱。X線表現結構界限較明顯模糊的片狀緻密影,面板增厚,皮下脂肪顯示紊亂,有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陰影,並出現索條狀結締組織模糊影,有時可伴有泥沙樣鈣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與乳腺癌比較:
(1)乳腺面板無橘皮樣改變,無衛星結節。
(2)乳腺腫塊很少佔據全乳,半數以上有囊性感。
(3)乳腺腫塊較少見。
(4)多數體溫及白細胞計數增高。
(5)消炎治療有效。
(6)針吸多為膿液或有炎細胞,有助於診斷。
6、慢性乳腺炎及膿腫:常有膿腫形成,觸之為腫塊,邊緣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輕壓痛,與周圍組織有輕度粘連感。X線所見為區域性緻密的片狀影,邊界不清,面板稍增厚。乳腺膿腫可表現為邊緣較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不規則的緻密陰影,中心部位無結構,周圍可因水腫密度較淡。
7、乳腺單純囊腫:在乳腺中部較為常見,多由於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增多,導致導管延長、迂曲、摺疊,在摺疊處導管由於缺血可發生壞死,形成囊腫,以後管壁萎縮。X線平片上表現為圓形、橢圓形緻密陰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滑銳利,由於囊腫擠壓周圍的脂肪組織而出現透亮暈。單發囊腫為原形,多發囊腫為橢圓形,囊壁光滑整齊。
8、積乳囊腫:較少見。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腫。囊腫可單發或多發,呈灰白色,內含乳汁或乾酪樣物質。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以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見。X線顯示圓形或橢圓形的透亮區,體積小,一般為1-37.5px,偶見有>75px者,邊緣光滑銳利,密度稍低於脂肪。
9、乳腺纖維瘤:乳腺纖維瘤多發生於20-25歲青年婦女,由腺體和纖維組織所構成,有青春型和巨纖維腺瘤型兩種,但無質的不同。該病的發生與雌激素有密切關係,有單發和多發2種。單發的乳腺纖維瘤好發於乳腺外上象限,多為較小的卵圓形腫塊,月經初潮前生長的纖維瘤都可生長較大。表面光滑,質堅韌,腫瘤邊界清楚,與面板和周圍組織無粘連,在乳房內容易推動,觸之有滑動感。生長緩慢,數年內可無變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發性乳腺纖維瘤表現均勻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較大的可呈分葉狀,光滑,質韌,邊界清楚,腫瘤中心有鈣化顆粒。
乳腺纖維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見切面有多數不規則的裂隙為擴張的乳管。
巨纖維瘤X線平片可見為密度均勻的巨大腫塊影,呈分葉狀。周圍組織被壓形成透亮區,腫瘤中心可有鈣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張。
乳腺纖維瘤雖瘤體很小,但惡變的機會較大,因此還必須認真治療。
10、乳管內乳頭狀瘤:乳管內乳頭狀瘤多發生在40-50歲的婦女,75%發生在接近乳頭的大乳管內,或發生在乳頭附近與乳管相連的囊腫內。可單發也可多發。瘤體很小,但常帶有絨毛及較多的薄壁血管,極易出血。
臨床多無疼痛,在非月經週期間自乳頭溢位血性液體,腫塊多摸不到,如果若捫查到腫塊,多為幾個毫米直徑,位於乳暈區。乳瘤常呈圓形,質較硬,不與面板有粘連,可推動,輕壓此腫瘤,即可有乳頭血性溢液。
乳管內乳頭狀瘤約6%-8%可癌變,故術前應做血管造影,以明確診斷。手術應切除徹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圍腺體組織一併切除,以免後患。年齡較大的婦女,應做乳房單純切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