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經成為我國部分城市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北京,平均每天有100多人被確診為癌症,而所有癌症中肺癌所佔比例最高,每3-4個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是肺癌,肺癌的致死率也是居高不下。關於肺癌,尚有一些問題需要大家瞭解,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是被忽視的。
1、正常人的肺臟是怎樣工作的?
正常人體有兩個肺臟。它們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表面覆蓋兩層溼潤的薄膜,稱之為胸膜,兩層薄膜之間有少量的液體,具有潤滑、減小摩擦力的作用。肺臟是負責人體呼吸功能的器官,我們通過吸氣攝取新鮮空氣,進入肺內的新鮮空氣通過雙肺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並把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隨呼氣排除體外。
2、什麼是肺癌?
肺癌是指發生於肺部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肺癌和轉移性肺癌,通常所說的肺癌是指原發性肺癌。
3、肺癌是怎樣發生的?
當正常的肺細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一系列的基因突變,導致原本會“自動衰老死亡”的細胞變得“長生不死”,並且生長迅速,長成細胞團塊,轉移至大腦、肝臟、骨頭等器官生長的領土上去,像個侵略者一樣,四處擴張,屠殺正常的細胞,最終導致人體死亡。長在其他器官的肺癌稱之為轉移病灶。
4、什麼樣的人群容易得肺癌?
儘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癌症,肺癌高發人群在50歲左右。吸菸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女性吸菸人數的增加,女性肺癌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需要注意的是,二手菸同樣可以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長期從事烹飪工作的廚師、家庭婦女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長期接觸石棉的工作人員也易得肺癌。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汙染同樣是人類健康殺手,科學家們已經證實PM2.5顆粒可以導致肺癌發生。還有電離輻射、飲食、遺傳因素等。
5、怎樣預防肺癌的發生?
瞭解肺癌的常見致病因素後,防範措施就瞭然。珍愛生命,遠離菸草,也遠離吸菸的人;家庭婦女請在做飯時開啟抽油煙機並定時清洗它,少吃燒烤等不健康的食物;從事石棉工作的人員請做好防護措施並定期體檢;在霧霾天儘量少外出活動,有條件的話為自己和家人準備空氣淨化器。總之,儘量做到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鍛鍊身體、保持心情愉悅。
6、有沒有預防肺癌的藥物或者疫苗?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或疫苗被批准用於肺癌的預防,更別提從未經過臨床驗證的保健品了。雖然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和醫生們都致力於研究癌症預防,但是,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期待完美的預防措施同時,也需要更進一步的認識肺癌這個生命殺手,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7、肺癌的早期報警症狀有哪些?
當你的身體出現以下症狀時,不管你年紀多大、吸菸與否、平時身體多麼強健、防護措施做的多麼到位,都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儘早去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1)持續時間超過2-3周或者正規治療無效的咳嗽;
(2)活動後出現胸悶、喘不上氣兒;
(3)持續的胸部或者肩背部疼痛;
(4)痰中出現血絲或咳血;
(5)持續時間較長或正規治療無效的肺炎;
(6)不明原因的發熱、聲音嘶啞、疲乏、精神差、體重下降等等。
8、肺癌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當醫生懷疑你患有肺癌時,會做一系列的抽血和拍片檢查,來明確診斷。
抽血的主要目的有兩個,
第一:明確是否有肺部感染。需要注意的時,有些肺癌患者可同時合併有肺部感染,所以有感染並不能排除肺癌。
第二:大多數人患有癌症時,血中某些特定的物質含量會發生升高,這些物質與癌症細胞關係密切,通常起到幫助診斷的作用,這就是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測的意義。
拍片的種類有很多種,X線拍片,CT掃描,PET-CT掃描。X線片為一篩查性檢查,診斷價值有限。CT掃描比X線更為精準,是肺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方法。與正常細胞相比,肺癌細胞新陳代謝速度快,對營養成分的需求量更大,PET-CT就是利用癌細胞的這個特性,可以識別人體各個器官中的高代謝病灶,同時發現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
但是,無論是抽血化驗,還是拍片檢查,都不是確診肺癌的金標準。
9、確診肺癌的標準是什麼?
確診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見癌細胞,因為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形態與正常細胞有著本質區別。醫生會讓你收取痰標本,在顯微鏡下反覆查詢有無癌細胞,此方法成功率低,需反覆留取標本,反覆檢查,能確診的概率仍然很低,優點是取樣方便。
更為常用的確診方法是支氣管鏡檢查和肺穿刺活檢。這兩種方法都是直接取得肺上病變組織,通過病理科醫生的專業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鑑別細胞是否發生癌變。優點是確診概率高,誤診概率低,缺點是操作本身即是對人體的一種創傷,也具有一定的風險。不過,無需擔心,在具有符合資歷的專科醫生的操作下,創傷小,風險發生率微乎其微。
10、怎樣讀懂你的肺癌診斷報告?
肺癌的診斷通常包括病理型別和分期。時下因為靶向藥物在肺癌治療中的卓越成果,有些肺癌診斷內容還包括分子診斷,即基因分型。給肺癌進行病理分型和基因分型是有原因的:肺癌是一種癌症的統稱,分為不同亞型,每個亞型的治療原則不同。病理分型可以指導醫生選擇何種化療藥物,基因分型可以指導醫生選擇何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