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是現代大多都市上班族的主要病症,因為長期坐在電腦面前又得不到鍛鍊,時間一長,我們的頸椎就出現問題了,那麼頸椎病有哪些症狀呢,我們做什麼怎麼才能預防頸椎病呢,那麼下面就有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不同型別頸椎病的症狀及表現
1、頸型
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
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溼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
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①頸椎病在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
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
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②旋頸試驗陽性;
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狀;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
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嚥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二、頸椎病的保健
第一式――抱頭側頸
損傷病理:頸椎側屈、側旋運動,主要依靠頸前外側的前、中、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後外側的斜方肌。左右兩側需平衡協調。斜角肌是起於頸椎1~6的橫突前緣,止於第1、2肋骨上。斜方肌起於頸椎橫突後緣,止於肩胛及鎖骨外緣。如果長期頭頸單向運動(即經常向右或左一方轉動)例如教師上課習慣單向轉身向學生、向黑板,長期坐教室側方的學生或辦公室接待客人長期一方向轉頭等等,可導致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單側勞損(運動多充血,運動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維繫之頸椎骨出現單側旋轉,鉤椎關節紊亂而引起頸椎病。
防治方法:頸椎中軸位依靠兩側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側頸鍛鍊這兩組肌肉的肌力,使受損者得到恢復,受累者不致損傷,維持或恢復正常頸椎力學平衡。
體操方式:正位、兩目平視,雙手屈肘,兩手掌合攏於腦後,然後將頭頸往一側屈,並稍加壓力,左右側屈各8×4次。
注意事項:側屈時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動。
第二式――抱頭屈伸
損傷病理:頭頸屈伸運動是靠頸前的斜角肌(屈)和頸後頭頸夾肌、項韌帶、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長期低頭或半低頭工作,如閱讀、書寫、司機、電腦、財會、縫紉工、車床工等工種,容易導致伸肌群勞損。特別是項韌帶。該韌帶是頸部最堅韌的骨骼肌韌帶,深埋於所有頸椎叉狀棘突中,起到支撐頭顱重力,維持頸椎正常向前彎曲的曲度以及各頸椎中軸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勞損,肌力下降,頸椎骨失去中心維繫力,產生旋轉、側彎、出現頸曲紊亂,而致頸椎病。
防治方法:鍛鍊頸部與損傷之伸肌群,維護對頸曲及頸椎中軸的肌力。
體操方式:二目平視,雙手屈肘,雙掌合攏後腦。
第一步:按壓後腦屈頸至下頜抵胸。
第二步:抱頭雙手略加壓力對抗,使之慢慢抬頭並後伸。
如此反覆8×4次。
注意事項:胸背不動,如已有病變,屈伸範圍以不疼痛為原則。
第三式――頸項擒拿
損傷病理:頸後之項韌帶及頭頸夾肌肩胛提肌是維持頸曲,支撐頭顱重力的重要支柱,此組肌肉因長期低頭工作而勞損,繼發頸椎紊亂,因此保護此組肌肉,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
防治機理:此為頸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連鬆解,缺血者增加血運,提高肌容積,增強肌張力。
體操方式:直立稍仰頭,雙手合攏頸後,用腕關節拿捏頸後肌肉,並提拔8×4次。
注意事項:掌力要覺穩,不要拿傷面板。
三、頸椎病綠色治療手段
1、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區域性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2、國術點穴療法
鄭州市中醫院名老中醫常發祥獨創,根據不同疾病的特點,在患者體表的特定部位上,用手指或手掌進行點、彈、撥、掐、疏等手法刺激,輔以酒灸,點其外而動其內,使氣血暢通,陰陽相對平衡,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提高,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3、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4、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5、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6、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迴圈,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區域性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