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多為慢性病,難以速愈,患者多免疫機能較差,我科室辯證使用調節免疫、抗風溼膏方,臨床收到較好療效。也歡迎各位病友來院試用。中藥膏方,又稱膏滋、煎膏,是一種將中藥飲片反覆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濃縮後,加阿膠等動物膠質、滋補細料及黃酒、蜂蜜、糖或木糖醇製成的半流體狀或固體狀物稱為膏劑。膏劑作為中藥的一種劑型,自古就有,具有療疾或滋補的作用。
1、中藥膏方的理論依據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是中醫因時制宜養生原則之一。謂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秋收冬藏,在秋冬季節尤其是冬季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斂,以潤養五臟。若秋冬不養陰,春夏就會顯得燥熱而容易上火。這一理論也為後世冬令進補膏滋方提供了理論基礎。
2、中藥膏方特點
2.1 因人而異
一人一方,量身定做。膏方是醫生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特點和不同症狀、體徵而組方,充分體現了辨證施治和因人、因時制宜的個體化治療原則,從整體出發,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診察與辨治,通過氣血陰陽的綜合調治,使患者陰陽達到新的動態平衡,從而避免和減少來年疾病的發生、發展。
2.2 劑型特點
主要劑型是半流體與固狀物。
2.3 服用攜帶方便
由於膏劑一般都加有矯味劑,故較一般中藥口感好,加上是半流體狀或固體狀物體,便於攜帶,受到患者尤其是流動性較大職業者的歡迎。對患者不同病證開列的膏方確能防病治病,風溼病人在緩解期與穩定期服用,對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血管供血,減少急性發作有一定的作用,有的可與治療用藥錯時服用,治病與防病並舉,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對中年及更年期婦女有一定的美容養顏作用。
3、中藥膏方服用注意事項
3.1 中藥膏方服用時間
由於膏方多為滋膩補益藥,因此通常適宜空腹服用,以利於藥物吸收。若是用於胃腸道疾病或空腹服用易引起腹部不適或食慾下降者,則應把服藥時間放在飯後1小時左右。
3.2 中藥膏方服用方法
分為沖服、調服和噙化三種。沖服:為較常用的方法,即取適量藥膏放在杯中,用白開水衝入攪勻使之溶化後服下;調服:病情需要或膏方膠質稠黏難化,可以把膏方加黃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燉熱,調勻後服下;噙化:又稱“含化”,即將藥膏含在口中溶化,慢慢下嚥,以發揮藥效,如治療慢性咽喉炎的膏方可以用這種方法。
3.3 中藥膏方服用劑量
初服每天早晨空腹一匙,約30g,一週後可增至早晚各一匙。病重、體弱的人對有滋補作用、藥性平和的藥可多服些;病輕、老人、婦女、兒童可少服些;藥性毒、烈的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
3.4 中藥膏方服用禁忌
服膏滋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較強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滋藥時不宜飲濃茶。特別注意要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有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膏滋的吸收。服含有人蔘的膏滋藥要忌食蘿蔔,服含首烏膏滋藥要忌豬、羊血及鐵劑。
服用膏滋藥期間發生發熱、咳嗽多痰時,應暫停服用,待治癒後再繼續服用。症狀輕微者,在治療同時,可酌情減量服用膏滋藥。服用膏滋藥期間若發生胃腸炎或嘔吐、腹瀉、厭食,應暫停服用。
急性疾病和有發熱者、慢性疾病發作期和活動期、脘腹疼痛、腹瀉、膽囊炎、膽石症發作者、慢性肝炎活動期均不適宜服用膏滋方,以免使邪氣稽留,使原發病情加重。
3.5 中藥膏方儲存方法
低溫儲存。膏方啟用後要妥善保管,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為宜,切不可用金屬的鍋、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學反應。因膏劑含有糖分和動物蛋白,溫度高容易發黴變質,所以存放的環境必須陰涼乾燥,每次服用後要及時放入冰箱,以防變質。一料膏方先製作服4~5周的量,一次無須制膏太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