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肩部疾患認識的加深,肩袖撕裂做為引起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的常見疾患而被大眾熟知,其治療方法也日漸多樣化,關節鏡下修復、小切口開放修復均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但對於撕裂直徑超過75px的巨大肩袖損傷,仍然是肩袖損傷治療上的難點,不僅手術難度大,而且術後再撕裂率高。
手術方法
患者採用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身體後傾約30°,患肩外展40°、前屈15°軸向牽引固定。取後方入路、外側入路為觀察入路,觀察肩袖撕裂程度與術前MRI及彩超診斷是否相符;然後在肩峰下間隙內清掃滑膜及肩峰下緣,前下以顯露喙鎖韌帶為止,待鬆解滿意後肩袖殘端刺穿縫線回拉,評估肩袖能否修復;若肩袖殘端可回拉至大結節足印記,則進一步修整足印記及肩袖殘端,使其新鮮化,後在靠近關節面的足印記區打入兩枚內排錨釘,縫合線在距離肩袖殘端約37.5px處穿過並依次打結固定,後用1-2枚外排錨釘將肩袖殘端壓覆於大結節足印記區(因手術初期缺乏外排錨釘,部分病例應用內排錨釘置於大結節足印記外側,其尾端縫線與已經打結固定的內排錨釘縫線再次打結,將肩袖殘端壓覆於大結節足印記區);常規肩峰成型,肩峰下表面骨質打磨光滑、平整。依次關閉各關節鏡入口(圖1-5)。
圖1 術前活動度
圖2 術前MRI
圖3 術中關節鏡影象
圖4 術後X線片
圖5 術後半年活動度
術後處理
術後上肢懸吊固定帶制動約6周(部分病例因肩袖攣縮嚴重,縫合後肩袖張力大,改用外展支具固定),制動期間患肩行鐘擺樣被動功能鍛鍊,6周後逐漸行肩關節主動功能鍛鍊,術後4-6個月基本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6個月後可進行一般的體育鍛煉,術後12個月應用Constant-Merly評分和UCLA評分對患者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定。
肩袖損傷是常見的老年性退行性肩關節疾患。
通過大量的屍體解剖發現肩袖共分為5層,其中第2、3層為主要的腱性組織。根據肩袖的撕裂程度,分為部分撕裂和全層撕裂。部分撕裂又分為上表面撕裂(即肩峰面撕裂)、下表面撕裂(即關節面撕裂)及腱內撕裂;肩袖全層撕裂根據形狀分為新月型撕裂、U型撕裂、L型撕裂以及巨大肩袖撕裂(>5cm)。
對於肩袖損傷的治療,目前多采用保守治療、切開手術以及關節鏡下肩袖修補。保守治療包括口服NSAID藥物、理療、肩峰下注射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等,保守治療可緩解疼痛,甚至恢復肩關節的部分活動度,但對於肌力的減退無明顯效果,遠期療效差。
切開手術,特別是小切口肩袖修補術依然是治療肩袖損傷不錯的選擇。隨著關節鏡器械和技術的進步和完善,全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逐漸普及並獲得了良好的療效。雖然單排還是雙排修復肩袖存在一定的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雙排固定技術可以明顯降低肩袖的再撕裂率,並可以增加肌腱與骨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腱骨癒合。
巨大肩袖損傷的關節鏡手術操作難度大,採用單排錨釘縫合的肩袖再撕裂率非常高,故現在大多傾向於應用雙排錨釘固定,近年的文獻報道顯示,採用雙排錨釘修復巨大肩袖損傷的滿意率已接近切開手術的效果。
對於無法回拉至肱骨大結節的巨大肩袖撕裂,可採用部分修補或應用生物補片。應用邊對邊縫合的方法縮小肩袖缺損,取得了不錯的短期療效。應用生物補片修補回縮的巨大肩袖撕裂也取得了不錯的短期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