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住院醫師 高曉光

  首先,需要重申的很重要的一點是,有很多關於下肢生物力學的理論知識,大量資訊都非常學術化,與現實生活幾乎毫無關係一而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綜合醫療保健診所中,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生物力學異常的情況。

  我很清楚,閱讀此書的某人會列舉出許多應該涉及的領域。本著此書目的,我決定主要探索矯形療法的臨床應用,討論結合使用ICB矯形鞋墊和支援治療手段的處方、評估和治療。就我而言,很關注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讓下肢生物力學和矯形療法儘可能簡單易懂。因此,我們需要從頭開始,未了解支撐上部結構的基本平臺。

  我們都知道,足部由26塊骨頭和2塊籽骨(位於第一個跖趾關節下方)組成,所有骨頭協調一致的合作,以維持上部結構的支撐和穩定性。如果基礎不穩定,那麼整個結構將會受到影響,通常軟組織會嘗試“代償”基礎異常。您將意到足部形狀為三角形,分為3個不同部分:後足、中足和前足。後足由跟骨和距骨組成,它們共同形成距下關節。

  中足包括楔骨、骨和舟骨一它們鎖定在一起,在站立中期和重心落到這個區域時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最後是前足,由趾骨和跖骨(跖骨體)組成。從圖中您可以看到,重量分散在跟骨到跖骨體和關節間。

  人體將所有重量施加在舟、楔骨和骰骨(NCC)上的一個承重位置 ,這三者成為支撐結構的基石。

  正如內側結構被設計為室內或室外支撐足弓的“基石”,NCC還了足部,創造出一個動態強壯基礎結構一這就是重心位置(COG)

  足部最為重要的關節是距下關節,這是一個三平面關節,包括:

  跖屈和背屈是矢狀面的運動

  內收和外展是橫切面的運動

  內翻和外翻是額平面的運動

  三平面運動這個因素是使用矯形療法的基礎,因為旋前和旋後因素都圍繞這個概念產生的。

  前包括三個運動:

  1、外展

  2、背屈

  3、外翻

  旋後包括三個運動:

  1、內收

  2、跖屈

  3、內翻

  我們似乎討論了很多關於旋前的內容,這是因為幾乎大部分的旋前似乎都是過量旋前,即即超過了步態週期所需提供振動吸收的、可接的4度代償旋前角度。據估計西方社會有超過的80%著過量旋前問題。

  然而Michaud 1997中陳述說旋前或旋後的結果都會導致脛骨體向內或向外旋轉旋前或旋後因素相同的量,進而對膝關節產生直接影響。

  根據我在診所的觀察,髖部出現的問題通常會影響膝蓋,同樣足部(基礎)會影響到膝蓋。

  通常我們會關注疼痛中心,但不會聯絡到其它致病因素。讓我們不但,只是治療疼痛,還要關注導致疼痛的基本因素。當我們檢視非創傷相關疼痛時,這尤其有關。

  據我所知,旋前和旋後將直接影響足部、腿部和膝蓋的疼痛,而且如果足部過量旋前,這將導致骨盆往前傾斜,造成對下腰區域的壓力。

  在評估患者時,應特別關注“疼痛位置”,因為內側和外側副韌帶膝蓋疼痛可能直接關係到過量旋前或旋後產生太大壓力而拉長這些韌帶。

  如前所述,雙側旋前將導致骨盆往前傾斜,使下腰區域處於脊柱前凸位,對Ll- L5造成壓力。

  在骨盆向前旋轉時,可能成為導致L5―S1區域椎體滑脫的因素。在身體啟動代償機制時,胸部區域可能會感覺到緊張,產生一個脊柱後凸曲線,菱形肌開始收緊腎身體拉回重心位置,嘗試減少上身的“彎腰效應”。您能否瞭解深入“挖掘”是診斷過程中所必需的,應在治療方案中全面使用輔助手段,來解決這些“多米諾”效應。

  ICB概念是我們需要減少距下關節周圍的過量移動,因此降低旋前或旋後對結構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嘗試控制足部在腳踉角蟲地時處於中立位,然後使用ICB產品(能夠限制但無法消除4度的代償旋前),這將允許足部結構在站立中期到腳趾離地階段起到身體減振器的作用。

  我相信Root博士和其他人提出的足部三個主要位置確實存在。那就是旋後、旋前和中立位(足部既不旋前,也不旋後)。

  足部旋前時,距骨頭內收,足底彎曲(降低縱弓),舟骨下降到骰骨旁,加寬和拉長足音BoTD二橫向距離

  前檢視:旋前時距骨頭和舟骨距關節)關節,前跟骨關節到骰骨(跟骨骰骨間關節。注意旋前時跟骨的低角度即<42度,旋後時,距骨頭外展、背屈,距骨頭超過跟骨,壓縮和收短足部結構。前檢視:旋後時距骨頭和舟骨(足巨舟關節)

  關節,前跟骨關節到骰骨(跟骨骰骨間關節)。

  注意旋後時跟骨的高角度即>42度

  注:旋前時橫向距離增加,垂直距離縮短。而在旋後時,橫向距離(或足寬)縮短,垂直距離增加。

  所以當足部處於中立位時,橫向距離和垂直距離是相同的,這可在腳著地之前實現。我們認識到我們無法讓足部僵硬地保持這個位置們所做的是消除額外運動,限制旋前和旋後的負面影響。

  在1971年第1期的“足部生物力學檢查”中,Merton Root博士表達了一個觀點,即距下關節的“理想”位置是與橫切面約呈420角。如果跟骨角度低於420,則為扁平足,根據我的經驗,如下狀況會很明顯:囊腫、足底筋膜炎、腳跟骨刺、跗關節骨膜炎、跖骨痛莫頓氏神經瘤、內脛夾、膝關節內側痛。

  Root博士也闡述了高足弓會顯示出跟骨的高傾角(超過420)。我認為會發生如下狀況:高前足外翻、內翻扭傷綜合症、外脛夾、膝關節外側著、腓骨頭外側移位、外側髖痛,而且由於足部的剛性性質,患者將會出現很多的上部結構不協調情況。

  根據18年的行醫經驗,我知道將足部置於距下關節中立位)將會有所效果。因此我設計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來建立這個中立位,在許多情況下都非常有用,包括:

  1、在患者的鞋內放置成形矯形鞋墊

  2、進行石膏或泡沫箱制模為了建立中立位,在患者仰臥位置測量前足異常。

  我在1996年研發出了這個方法,稱為“前線方法”(或“改良距舟骨方法”)經過擴充套件以抵消我所稱之為的“偽距骨頭綜合症”(在足部外側產生骨性腫塊,使得難以確定距舟關節和立姿跟骨中立位的一致性)。我發現前線方法在找到中立位時非常有效,可用於處於承重站立位置、半承重或仰臥位的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