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李東昇

  骨化性纖維瘤亦稱成骨性纖維瘤、骨性纖維瘤,佔原發病骨腫瘤的0.7%,良性骨腫瘤的1.2%。發病年齡8月~20歲,50%小於5歲。女性發病較多,男、女比為1:3。發病部位多見於脛骨,其次為股骨、肱骨、尺骨和橈骨。

  臨床表現

  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短不一,最長可達數年,一般無症狀,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就診,也可出現區域性輕微疼痛和腫塊。脛骨發病多在骨幹前側骨皮質,常可見到脛骨呈前弓畸形,腫塊可有輕度壓痛,鄰近關節的病變有功能障礙。

  輔助檢查

  1、X線檢查:病變發生於骨幹或近幹骺端一側皮質骨內,不累及骨骺,病灶呈偏心性膨脹性改變,多為不規則的單囊或多囊形,輪廓清晰,邊緣硬化,病變一般不穿破骨皮質,無骨膜反應。病變範圍廣泛者,可致患骨明顯畸形。

  2、CT檢查:可見骨皮質內囊狀破壞,其間常有增生骨化所致的不規則高密度區,硬化成骨區的CT值500~1400Hu不等,骨皮質不規則增厚,向髓腔內突出致髓腔變形、變小,有時可致髓腔閉塞。

  3、MRI檢查:多數病灶在T1加權像及T2加權像上均為低訊號,有時可在T2加權像上表現為高訊號。

  4、病理檢查:肉眼所見大體標本見腫瘤組織呈灰白或灰粉色,有砂礫感。由於纖維成分較多,與纖維瘤近似。手術見區域性隆起,囊性病灶膨出處呈青紫色,內含黃色液體及肉芽樣組織。

  鏡下所見腫瘤由纖維組織和骨小樑構成。纖維母細胞和纖維細胞呈無定形排列,且形成膠原纖維,疏密不等的纖維結締組織中均勻分佈著骨小樑,骨小樑形狀不規則,周圍被成排的骨母細胞包繞,偶爾可見到破骨細胞,腫瘤的中央部常見編織骨,其外周逐漸向板狀骨過度,有的已成為板狀骨。

  診斷要點

  1、主要表現為區域性疼痛和腫塊。腫塊有輕壓痛,或為無痛性腫塊。鄰近關節的病變有功能障礙。

  2、X線表現病變區為囊形密度減低區,可為單囊或多囊狀,至晚期瘤組織逐漸骨化而密度增高,周圍可仍為密度減低區。

  3、病理檢查鏡下見纖維母細胞和纖維細胞呈無定形排列,纖維性基質內散佈著骨小樑,形態不規則,周圍有單層整齊的骨母細胞包圍。

  鑑別診斷

  1、骨纖維異常增殖症主要鑑別點是纖維異常增殖症病變在骨髓腔內,中心性膨脹,邊界不清,X線表現為磨砂玻璃樣改變,組織學上兩者顯然不同,骨化性纖維瘤於纖維組織間見有大量纖細的條狀新生骨,骨小樑周圍有較多活躍的骨母細胞覆蓋。而纖維異常增殖症的骨小樑僅成熟到編織骨階段,見不到板狀骨,未成熟的骨小樑周圍是纖維組織,無骨母細胞覆蓋。

  2、骨鉅細胞瘤主要鑑別點是骨化性纖維瘤病變多累及骨幹,不超越骨骺線,病變區為囊形密度減低區,可為單囊或多囊狀,至晚期腫瘤組織逐漸骨化而密度增高,周圍可仍為密度減低區。而骨鉅細胞瘤位於骨骺線閉合處,病灶內無骨化影。病理學檢查易於鑑別。

  3、骨母細胞瘤主要鑑別點是骨化性纖維瘤位置為幹骺端或骨幹,不超越骨骺線,病變區為囊形密度減低區,晚期腫瘤組織逐漸骨化而密度增高,病灶內無鈣化。而骨母細胞瘤表現為骺端小圓形低密度陰影,邊界清楚,周圍有反應骨形成硬化緣,病灶內可見點狀鈣化。病理檢查易於鑑別。

  治療與康復

  1、非手術治療:兒童期骨化性纖維瘤可不手術,定期複查,如果腫瘤無明顯增大,對行走等功能無明顯影響者可繼續觀察。

  2、手術治療刮除植骨術:腫瘤較小時,可刮除加植骨,但此種病例較少。單純區域性刮除,複發率較高,應結合輔助治療,徹底刮除腫瘤組織後,瘤腔內壁徹底滅活,可應用95%乙醇、石碳酸、液氮等,刮除後應用自體骨、異體骨或人工骨填充瘤腔,有侵襲性者,可考慮骨水泥填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