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黃體酮(簡稱孕酮)是一種女性荷爾蒙,屬於孕激素(也稱黃體激素)類。黃體激素可以使受雌激素影響的子宮內膜發生分泌樣的變化,這是受精卵成功著床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醫學上認為,早孕期間發生自然流產的婦女,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自身黃體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因此,多年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在臨床上黃體酮作為預防和治療早期至中期妊娠的流產的藥物,應用得相當普遍。
那麼,黃體酮對流產的防治是否確實有效?其安全性又如何?Haas教授和Wahab教授等從全球所有相關的資料庫中,檢索了對孕激素與安慰劑(或不作任何處理)進行流產防治比較的隨機和半隨機對照試驗的資料;為了獲得必要的資訊,科學家還與部分發表論文的作者交流;並與該領域的專家聯絡,查詢任何未發表的文章。基於這些資料,他們對此作了循證醫學的評價。
根據檢索結果,共有15項隨機對照試驗、2,118例有高度流產風險者(先兆流產或既往有流產史、曾有波及子宮的手術如羊膜穿刺等)被納入分析;此外,還納入了一項將180例曾反覆流產的婦女隨機分配到接受口服孕激素(地屈孕酮)組、肌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組或不予處理(對照)組,進行妊娠結局觀察的試驗。
分析結果顯示:①接受孕激素組與安慰劑或不予處理組間在降低流產風險上無統計學意義差異[Peto比值比(Peto OR)為0.98;95%可信區間(CI):0.78C1.24]。②同樣,不同的孕激素給藥途徑,口服、肌注或陰道給藥,也沒有顯示出在降低流產發生上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③有趣的是,有四項小規模試驗(其中三項發表於40年前,一項發表於2005年)報告,在曾經反覆流產的婦女分組中,與安慰劑組相比,孕激素的應用能使流產率有所下降,並具有統計學意義(OR為0.37;95% CI:0.17C0.91)。④孕激素的應用對婦女無任何不良反應。儘管接受孕激素治療的婦女隨後胎兒、新生兒的不良結局(如胎兒畸形和新生兒死亡)已被確定略有增加,但因例數太少(部分原因是這類不良結局並不常見),尚不足以確認為有潛在的危險。⑤另一僅涉及兩項方法學質量不高的研究、84例先兆流產(最常見的、需應用孕激素治療的臨床診斷)進行的單獨分析,提示沒有證據表明黃體酮陰道用藥能有效減少先兆流產婦女的流產風險(相對危險度RR為0.47;95%CI:0.17−1.30)。
雖然該評價納入的四項小規模試驗提示,孕激素對曾經反覆流產的婦女可能是有益的;但因觀察例數不多、可信區間較寬、各試驗間反覆流產的定義並不一致,且其中三項較老的試驗所使用的方法不夠恰當,而2005年的試驗則無安慰劑對照、未用盲法,也未充分隨機化;因此,在設計良好的大規模試驗證實之前,對該結果的解釋應該謹慎。
最後,這些醫學專家認為,黃體酮對早期至中期妊娠的流產沒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醫學科學家認為,納入該評價的所有試驗均是在發達國家進行的,但結果也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以上評價的結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策制定者、健康保健提供者和具有流產風險婦女的認識:應用孕激素治療先兆流產並沒有循證醫學的基礎。
該評價對今後應該開展的相關研究提出了指導性建議,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來回答以下3個問題:①反覆流產婦女應用黃體酮治療增加活產率的有效性如何?②早期妊娠使用孕激素對孕產婦和胎兒、新生兒是否會有遠期的不良反應?③可使用哪些替代黃體酮的方法治療先兆流產,尤其是反覆流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