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內容物返流,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其發病機理是由於食管下段括約肌弛緩失當,返流物損傷食管粘膜所致。中醫辨證大多屬於噎膈之範圍。由於本病病程較長,多數患者難以堅持煎服中藥,又無針對性較強的中成藥。為此,本人自制利膈藥膜於1998年度治療返流性食管炎75例,療效顯著,簡便易行,報告如下,以示同道。
1、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病例75例。診斷標準,分級方案,療效評定參考包興才主編的《內科疾病診斷標準及處理要點》。75例病例中,男性47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為1.7∶1;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27歲,平均年齡42.5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3個月;情緒失調為誘因者46例,佔61.3%,嗜菸酒者53例,佔70.7%;按統一分級方案Ⅱ級31例,Ⅲ級24例,Ⅳ級20例。
2、治療方法
(1) 主要藥物組成
栝蔞皮,黃連,大黃,木香,白芨,諸藥粉碎過80目篩,每16g1包。
(2) 治法
每次2~4g,每日4次,每餐前1小時服1次,晚飯後服1次,溫開水調和後沖服。氣虛明顯者黃芪泡水為引,氣陰兩虛明顯者,黨蔘、寸冬泡水為引,咽喉疼痛者硼砂溶水為引。
3、治療結果
75例病例治癒69例,1個月痊癒15例,2個月痊癒32例,3個月痊癒12例,3-5個月痊癒10例,好轉6例。
4、典型病例
孫某,男,47歲,農民,1998年5月6日就診。訴進食疼痛l周,在當地診所予中西藥、胸背藥物熱敷治療無效,前來我處就診。症見:胸骨柄後灼熱疼痛,疼痛波及胸脅,冒脘、背部輾轉不寧,進食加重,尤以流食明顯,胸脅滿悶,口燥咽乾,舌質紅,脈弦滑。胃鏡示:食道粘膜粗糙,血管網膜糊,食道下段粘膜見一條索狀糜爛面,約75px×12.5px,食道擴張好。平時性情急躁,嗜煙飲酒。辨證屬於痰熱鬱結,氣血壅滯,予以利膈藥粉4g,1日4次,沖服,1日後胸骨後疼痛減半,情緒穩定,1月後胃鏡複查:食道粘膜粗糙,血管網可見,再服半月告愈。
5、體會
返流性食管炎,中醫辯證屬噎膈之範疇,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鬱熱內結,血運不暢,治療當以行痰氣、清瘀熱、開瘀結為主。利膈藥膜選用栝蔞皮清膈化痰、利氣寬胸;木香行鬱阻之氣;黃連、大黃能解鬱結之熱、祛壅塞之瘀;白芨性粘多脂,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能療敗疽之死肌,與上述四味一收一散,相互制約,攜上述藥物粘敷於食道粘膜,形成藥膜,既能提高病變部位的藥物濃變,又能保護食道粘膜。現代醫學認為:栝蔞有抗癌作用,可防止食管炎改變,黃蓮、大黃有抗炎消腫作用,木香能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內容物的推動,白芨性粘多脂,可保護創面,促使粘膜修復。
縱觀全方,行氣解鬱清熱散瘀。既重視中醫之辨證,也兼顧西醫之病理;既注重藥物治療,又注重病位保護。突出了病證結合、醫護並重的特點,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屬自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