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西醫結合風溼科 主治醫師 劉麗軍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可併發腎臟病變,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受損。屬於代謝性風溼病範疇。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尿酸鹽結晶沉積是高尿酸血癥的結果,痛風發生率與血尿酸水平顯著正相關。痛風防治的關鍵是控制血尿酸水平。

  誤區一:僅在急性發作期治療

  在急性發作期,患者由於出現了難以忍受的關節疼痛,往往會去醫院就診,而一旦關節疼痛好轉之後,患者就自認為病已經“好”了,不需要再看醫生,也不需要再治療。事實上,痛風治療分為急性發作期治療和慢性維持期治療,其防治關鍵在於慢性維持期治療,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關節保護,以及必要時使用降尿酸藥物,以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再次發作。因此,即使關節疼痛好轉,痛風患者仍需要定期到醫院就診隨訪。

  誤區二:擅自調整藥物劑量

  血尿酸升高是痛風發作的關鍵因素,這使許多患者誤認為迅速將血尿酸水平降低就可避免痛風發作。為此,一些患者擅自將藥物劑量加大,期望血尿酸可以在短期內降至較低水平。其實,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當較高水平的血尿酸快速降低時,一方面可以使已經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脫落,另一方面可以使血尿酸在關節腔內沉積,從而導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建議患者緩慢降低血尿酸水平。必要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聯合使用降尿酸藥物和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消炎藥,以防引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誤區三:忽略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許多痛風患者認為,自己一直在使用降尿酸藥,血尿酸控制得還可以,因此在服用藥物期間,他們既不控制飲食,也不運動。很多患者不知道,在痛風治療中,非藥物治療是至關重要的。患者應避免短期內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以防止血尿酸水平急劇增高,引起痛風急性發作。而適當的運動能促進關節區域性血液迴圈,避免關節區域性血尿酸溶解飽和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痛風再次發作。

  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患者血尿酸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由於平時缺乏運動,一旦關節部位受涼或受傷了,就可誘發痛風。對此,建議痛風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重視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

  因此,預防痛風先要管住嘴。多吃瓜果、蔬菜等低嘌呤的鹼性食品,少食肉、魚等酸性食物,飲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飲水,以利於體內尿酸排洩。合理的烹調方法可減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將肉食先煮,棄湯後再行烹調。辛辣、刺激的食物、調料能興奮植物神經,誘發痛風,也不宜多吃。

  其次,要適量運動。因為痛風是代謝疾病,所有能夠增加代謝、促進排洩的方式都很好,比如散步、網球、健身等耗氧量大的有氧運動。但要注意運動強度,因為劇烈運動會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另外,過度疲勞及焦慮等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誘發痛風。

  再次,要識別痛風表現。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是痛風病人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其起病突然,多數在半夜發作,單個或多個關節的顯著紅腫與劇烈疼痛,若不能及時控制,不但病人遭受痛苦,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一旦轉為慢性將會導致關節破壞和腎臟損害等嚴重後果。因此,及時終止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至關重要。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病人須臥床休息,可稍抬高患病肢體,儘量減少肢體活動。病痛關節要自然放置於最舒適位置,一般要休息至關節疼痛緩解72小時後才可開始恢復活動。一旦發生痛風急性發作,必須及時到醫院專科就診,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病人要多飲水,每日飲水應在2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限制高嘌呤食物,避免飲酒、精神緊張及寒冷潮溼等因素。還要避免使用影響尿酸排洩的藥物,如利尿藥、青黴素、頭孢黴素及小劑量阿司匹林等。急性炎症控制後的間歇發作期及慢性期,須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丙磺舒等),從根本上防止急性關節炎復發、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