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引起的一種晶體性關節病,可表現為急性複發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在中醫歸屬“痺證”、“熱痺”範疇,中醫藥在治療痛風疾病方面有著
較大的優勢。本科室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痛風急性發作,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避免了應用現代化學藥物所導致的毒副作用的同時,高效、快速地解除患者的痛苦,縮短急性期的病程。
現就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治療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目的:迅速終止關節疼痛,緩解關節紅腫、發熱症狀,降低血尿酸,恢復關節正常活動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一、一般治療
1、飲食:
(1)調節飲食,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低脂肪食物。控制總熱量攝入,防止過胖。
(2)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心、肝、腎、腦等)、海產品(魚、蝦、蟹等)、豆製品(豆腐、豆漿、大豆、豌豆等)、酒類(白酒、紅酒、啤酒等)、酵母等。
(3)多飲水,成人每日約2000ml以上,多進食鹼類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4)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和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2、休息:
臥床休息,可抬高患肢,避免關節負重。
二、中醫治療
1、中醫外治法:
治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用範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症見:關節紅、腫、熱、痛,關節屈伸不利等。中醫辨證屬風溼熱痺者。
用法:取清碧散(大黃等)適量生理鹽水調成糊狀,外敷腫痛關節,藥物外敷範圍較腫痛範圍稍大。應用輔料外敷防止乾燥,每日1-3次。
2、中藥湯劑:
方藥:風溼1號方加減。
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溼。
方藥:薏苡仁10-15g;防己10-15g;土茯苓10-15g;黃柏10-15g;絡石藤10-15g等。
加減:溼邪偏重,加用車前子、滑石;脾虛者,加用黃芪、生白朮;
熱盛者,加用連翹、紫花地丁。
服用方法:上藥加水煎煮,取汁200ml,每日二次分服。
三、西醫治療
1、碳酸氫鈉片,0.5-1.0,日三次口服,使尿PH值維持在6.5左右;同時要多喝水以保證充足的尿量。有胃腸道疾病或者有水鈉瀦留疾病的病人忌用。
2、中藥外敷效果不佳者可加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75mg,每日1-2次口服;或布洛芬緩釋膠囊,0.3,每日1-2次口服。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的同時,需配合胃粘膜保護劑應用,避免或減少消化道粘膜損傷。有胃腸道疾病或肝腎功能障礙的病人慎用。
病情緩解後,需要根據血尿酸數值及病情來決定進一步的治療。同時需要配合飲食調整,定期複查,遠離誘發因素,適當鍛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