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談“腦癱”色變,以為腦癱就是“傻子”,腦癱無法治癒,因此痛苦不堪,放棄治療,更有甚者遺棄孩子。其實不是這樣的。那麼到底什麼是腦癱,腦癱到底能治好嗎?
腦癱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由於任何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與姿勢異常。同時常常伴有智力,語言,視覺,聽覺障礙,行為異常,癲癇等。
本病的運動障礙可分為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震顫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無法分型別。我國0-6歲兒童中腦癱的患病率為1.2‰---2.7‰,平均為1.92‰,約有31萬人,並以每年4.6萬人比例遞增。
導致腦癱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1)產前因素:宮內鉅細胞,風疹病毒,弓形體感染,中毒(重金屬,一氧化碳,苯類,飲酒,吸菸),染色體異常,接觸放射線,藥物(激素,抗癌藥),孕母前置胎盤,先兆流產,貧血,營養不良,心,腎疾病,妊娠中毒症,妊高症,多胎,多胎間輸血等。
(2)產時因素: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臍帶繞頸,急產,早產,過期產,低體重,巨大兒,核黃疸,新生兒低血糖,分娩中感染(腦膜炎),分娩困難,遷延,羊水異常。
(3)產後因素: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腦外傷,中毒和心肺功能障礙,營養障礙,破傷風等。國內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早產,窒息,核黃疸。
腦癱治療提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腦癱的早期診斷一般是指生後0―6個月間的診斷,其中0―3個月間的診斷又稱超早期診斷,早期診斷實際上是為腦癱的早期治療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這就是在疾病的初期,在異常姿勢和運動尚未固定化之前就開始治療,這就有可能變不治之症為可治之症。
近年來各國學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除極嚴重者外,均可治癒或正常化。早期治療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為腦組織在嬰兒早期(0---6個月),尤其是在新生兒期,尚未發育成熟,還處於迅速生長髮育階段,而腦損傷也處於初期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腦的可塑性大,代償能力高,恢復能力強,在這一時期及時治療,可得到最佳治療效果。
所以凡有腦癱高危因素的孩子,特別是早產,窒息,核黃疸的孩子,早期治療意義重大,既得到了最佳治療效果,又可以通過早期治療篩查出極嚴重的患兒,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致殘率,同時越早花費也越少。
還有一部分家長誤認為:CT,MRI或腦電圖正常孩子就沒事,其實不然。腦癱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及體格檢查,特別是神經系統檢查。CT,MRI及腦電圖不能起主要作用。CT及MRI可以瞭解顱腦結構有無異常,對探討腦癱病因及判斷預後可能有所幫助,但不能據此肯定或否定診斷。
腦電圖可以瞭解是否合併癲癇,並對指導治療有參考價值。也就是說如果CT或MRI沒有問題不代表孩子沒有腦癱或腦損傷,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