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主任醫師 範大慶

  焦慮是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據歐美國家研究,一般居民中焦慮症的患病率為5‰,而在心臟科門診病人中約佔10-14%。

  病因可能與以下有關:

  1、神經遞質:中樞NE能系統、DA能系統、5-HT能和-氨基丁酸(GABA)等四種神經遞質系統學說。

  2、乳酸鹽學說。

  3、苯二氮卓類受體配體學說。

  4、自主性功能失調假說。

  5、行為主義理論學說都可能與焦慮症發病機制有關。

  臨床表現

  急性焦慮(panicattack)即驚恐發作:

  表現為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常突發頻死感,大禍臨頭感,氣不夠用、窒息感,要發瘋、精神失控,常持續數十分鐘不等。

  發作時常伴有三類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狀:

  1、心臟症狀:胸痛、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

  2、呼吸系統症狀: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3、神經系統症狀:頭痛、頭暈、頭昏、眩暈、暈厥、感覺異常。

  4、出汗、發抖、腹痛、全身癱軟也常見。急性焦慮狀態起病急,中止快,持續數十分鐘即自行緩解。間歇期心有餘悸,常虛弱無力。多反覆發作,就診於急診科、內科尤其是心內科多見。

  慢性焦慮(generalanxiety) 即廣泛性焦慮

  臨床最常見。症狀慢性發展,持久存在,但較急性期症狀為輕。慢性焦慮症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不同:第一,焦慮是無緣無故的,是沒有明確物件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第二,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搞不清究竟是什麼;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同時伴其他多種症狀。

  1、焦慮心境與情緒症狀:

  患者的情緒常不安與緊張,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患者做事心煩意亂,無耐心,易激惹、好發脾氣。與人交往時緊張急切,沉不住氣,遇事驚慌失措,都往壞處想;即使休息時也擔心害怕,六神無主,擔心壞訊息或壞事出現。

  2、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及其它常見症狀:

  心悸胸痛心慌胸悶:是焦慮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胸痛:常被認為是“心絞痛”,為此可能去心內科就診。呼吸急促過度換氣,導致頭昏脹、指趾及口周圍發麻等,近一步加重焦慮情緒,形成惡性迴圈。出汗、口乾、尿頻、尿急、便祕或腹瀉、皮膚髮紅或蒼白、陽痿早洩、月經紊亂、疲乏(休息之後也不能有所緩解)、神經過敏、心胸狹窄,容易激惹發脾氣,而事後懊悔;感覺過敏,怕光,不能忍受噪音,怕擁擠,不願串門,常呆在家中。容易被感動(如看電視而哭起來)、失眠如入睡困難、易醒、夢多也很常見。警覺度增高:對各種外界刺激如聲音、光線等等敏感,容易出現驚跳反應,睡眠中易出現驚跳反應、驚醒。

  3、緊張不安與肌肉痛症狀:

  浮躁、坐立不安、肢體發抖、全身肉跳、全身肌肉緊張痛(例如頸部酸、痛),舌、脣、手指震顫等。

  4、其它症狀:

  抑鬱、強迫、恐懼、疲勞、驚恐發作等等,不是疾病的主要臨床相。

  注意事項

  焦慮症應當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免病情遷延不愈,併發其它精神問題。抑鬱症病人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症狀。常伴有焦慮的軀體疾患為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脫垂,冠心病,陣發性低血糖、鎮靜藥物和毒品使用、濫用等,診斷仍需精神科或心理衛生專家實施。

  治療

  精神治療是有效的,藥物療法近年來有極大的進展。以往常用的催眠鎮靜藥如苯巴比妥,由於治療較差,副作用較大,現已淘汰。抗焦慮治療的療效是肯定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副作用也較以前小,但其使用,仍需精神科專科醫師實施,以免出現嚴重問題,治病成致病,後悔莫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