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濃度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是提供人們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當進食以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升高,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降低,使之維持在一個正常範圍內。同時進入細胞的葡萄糖經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為人們活動提供能量。糖尿病是由於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而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表現為血糖濃度升高及糖尿。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複雜,但歸根到底則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因此,在B細胞產生胰島素、血液迴圈系統運送胰島素以及靶細胞接受胰島素併發揮生理作用這三個步驟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均可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2、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基本分為四類,包括:1型(胰島素依賴型)、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並不完全清楚,我們稱之為原發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島素合成障礙,或同時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藥物,或其它內分泌的原因引起對搞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婦女在妊娠期間診斷出來的一類特有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起病時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狀,或無症狀,或因糖尿病併發症而出現的症狀,或因診治其它疾病而發現糖尿病的。
(1)典型症狀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飲水量增加,易飢餓,飯量增加,但是體重減輕。簡言之為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
(2)起病時無症狀者多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較高,高血糖是從何時開始的難以確定。
(3)部分患者有因出現糖尿病併發症而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視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檢查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再化驗血糖,證實為糖尿病,其時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貧血、浮腫就診於內科的病人,經檢查發現為糖尿病性腎病,才開始治療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陰搔癢求治於婦科,經檢查發現糖尿病,其外陰搔癢是尿糖較多所致。
(4)在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下,可出現暫時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複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則高血糖不會持續存在。
4、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本身並不影響患者壽命,真正導致患者致命致殘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以下幾項:
(1)急性併發症:
①低血糖昏迷。
②高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昏迷);
③乳酸酸中毒。
(2)慢性併發症
①血管病變,不論大中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均可累及,是慢性併發症的病理基礎。有40-80%的糖尿病人併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可累及全身各處,雙下肢受累稱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足-肢壞疸是嚴重的血管併發症。
②心臟病變;可以有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病,微血管病變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心律失常。
③腦部病變;可以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血栓形成。
④腎臟病變:主要有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腎功能減退、腎盂腎炎等。
⑤眼病變:50%的失明與糖尿病有關。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屈光改變,調節麻痺等,發病率達58%。
⑥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腦部、脊髓、植物神經及周圍神經病變等。以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其次可表現為截癱、尿瀦留、少汗、夜汗、陽萎等。
⑦其它:面板肌肉病變、骨關節病變、口腔、耳等病變。腎臟: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等。
5、糖尿病的診斷
(1)患者有明確糖尿病症狀,如: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迅速下降,並且任意時候或空腹(至少空8~10小時)血糖者可診斷糖尿病。
(2)如無明確症狀,但空腹血糖,至少兩次,可以診斷糖尿病。空腹血糖者,應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者可診斷糖尿病。
(3)空腹血糖損害(IFG):空腹血糖,至少兩次,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
(4)糖耐量減低(IGT):空腹血糖,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7、8但<11。
6、糖尿病的治療
(1)糖尿病治療的目標:
要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必須要先明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從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糾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謝紊亂,促使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正常代謝。
②緩解高血糖等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症狀。
③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併發症和防治心血管、腎臟、眼睛及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變,延長患者壽命,降低病死率。
④肥胖者應積極減肥,維持正常體重,保證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長髮育,保證糖尿病孕婦和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順利分娩,維持成年人正常勞動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2)飲食治療
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輕症患者完全可以依靠控制飲食使血糖水平達標。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種類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型別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採用何種藥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並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目前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飲食療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①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準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②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併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③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佔69%、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佈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佈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我們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
(3)運動治療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為重要。有些輕型糖尿病患者只堅持體育鍛煉並結合用飲食控制即能達到康復。
①游泳鍛鍊法
游泳鍛鍊要科學地掌握運動量。掌握游泳鍛鍊的運動量的方法有多種,但對普通游泳愛好者來說,最為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游泳者脈搏變化的情況,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我國正常人安靜脈搏頻率為每分鐘60-80次。經常參加游泳鍛鍊的人,安靜脈搏頻率較為緩慢,為每分鐘50-60次;鍛鍊有素的人,脈率還要低一些。對普通的游泳愛好者來說,每次游泳後,脈搏頻率達到每分鐘120-140次,此次鍛鍊的運動量則為大運動量;脈搏頻率為每分鐘90-110次,則為中運動量;游泳鍛鍊後,脈搏變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數在10次以內,則為小運動量。
選擇游泳鍛鍊的運動量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愛好者,即使是年輕力壯者,每週大運動量的鍛鍊,也不應超過2次;而中年人則以中等的運動量為宜,不要或少進行運動量過大的游泳鍛鍊;老年人最適宜小運動量和中等偏小的運動量的游泳鍛鍊。
②慢跑鍛鍊法
跑步是一項方便靈活的鍛鍊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為人們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健身跑應該嚴格掌握運動量。開始練習跑步的體弱者可以進行短距離慢跑,從50米開始,逐漸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為100米/30秒-l00米/40秒。
慢速長跑:是一種典型的健身跑,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後,每週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鐘跑1000米。
跑行鍛鍊:跑30秒,步行60秒,以減輕心臟負擔,這樣反覆跑行20-30次,總時間30-45分鐘。這種跑行鍛鍊適用於心肺功能較差者。
跑的次數:短距離慢跑和跑行練習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齡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鐘。
跑的腳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氣,再跑二三步後呼氣。跑步時,兩臂以前後並稍向外擺動比較舒適,上半身稍向前傾,儘量放鬆全身肌肉,一般以腳尖著地為好。跑步應避免在飯後馬上進行,或在非常冷、熱、潮溼及大風的天氣下進行,最好在早晨進行,可先做操然後跑步,臨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③散步鍛鍊法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鐘)或中速(80-90步/分鐘)散步,每次30-60分鐘,可用於一般保健。
快速步行法: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每次鍛鍊30-60分鐘,用於普通中老年人增強心力和減輕體重,最高心率應控制在120次/分鐘以下。
定量步行法(又稱醫療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後漸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鐘,接著在平地上散步15分鐘。此法適用於糖尿病、心血管系統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藥物治療
對於那些病情較重的患者,光靠運動,飲食可能無法控制病情。這時就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以下是對一些常用藥的介紹。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磺脲類:最早應用的口服降糖藥之一,現已發展到第三代,仍是臨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揮作用。建議餐前半小時服藥。
雙胍類:口服降糖藥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如調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對於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薦使用。為減輕雙胍類藥物的胃腸副作用,一般建議餐後服用。
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為的造成“少吃多餐”),從而降低餐後血糖。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服,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時才能發揮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藥。為胰島素增敏劑,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並能改善與胰島素低抗有關的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該類藥物應用過程中須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開發的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對餐後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進餐前服用。
胰島素:
①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不論有無酮症酸中毒時均須持續不斷地胰島素治療。
②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如因應激、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肌梗塞等情況下發生酮症酸中毒者,宜暫用胰島素治療,直至應激反應消除,病情好轉後可酌情停用。
③妊娠婦女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④糖尿病人伴有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或有神經病變、肝硬化、下肢壞疽等宜採用胰島素治療。
⑤糖尿病人體重明顯減輕,伴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遲緩,宜採用胰島素治療;若伴有結核病等長期消耗性疾病者須聯合抗癆治療。
⑥繼發性糖尿病如垂體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等均須採用胰島素治療。
⑦糖尿病伴高滲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病人。
⑧糖尿病人,凡是用飲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而得不到滿意控制者,均可用胰島素治療。
(5)血糖的控制標準
怎麼樣才叫控制好糖尿病了呢?可以參照下表。血糖控制應在臨床醫師指導下進行,具體的控制指標因人而異,切不可按圖索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