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及發病情況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疾病,門診病人較多,有資料顯示約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受到前列腺炎的影響,前列腺炎對中青年男性精神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按發病急緩,前列腺炎可分為: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後者多見。
急性前列腺炎是一種定位於前列腺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的下尿路感染症狀及畏寒、發熱和肌痛等全身症狀,尿液、前列腺液中白細胞數量升高甚至出現膿細胞。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體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現以骨盆區域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等症狀為特徵的一組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學改變還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具有各自獨特病因、臨床特點和結局的一組疾病組成的臨床綜合。
二、分型
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根據當時對前列腺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情況,制定了一種新的分類方法:
Ⅰ型:相當於傳統分類方法中的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表現為突發的發熱性疾病,伴有持續和明顯的下尿路感染症狀,尿液中白細胞數量升高,血液或(和)尿液中的細菌培養陽性。
Ⅱ型:相當於傳統分類方法中的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約佔慢性前列腺炎的5%~8%。有反覆發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狀,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EPS/精液/VB3中白細胞數量升高,細菌培養結果陽性。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徵,相當於傳統分類方法中的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見的型別,約佔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主要表現為長期、反覆的骨盆區域疼痛或不適,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狀和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EPS/精液/VB3細菌培養結果陰性。
根據EPS/精液/VB3常規顯微鏡檢結果,該型又可再分為ⅢA(炎症性CPPS)和ⅢB(非炎症性CPPS)2種亞型:ⅢA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細胞數量升高;ⅢB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細胞在正常範圍。ⅢA和ⅢB2種亞型各佔50%左右。
Ⅳ型:無症狀性前列腺炎。無主觀症狀,僅在有關前列腺方面的檢查(EPS、精液、前列腺組織活檢及前列腺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等)時發現炎症證據。
三、臨床表現
診斷前列腺炎時,應詳細詢問病史,瞭解發病原因或誘因;詢問疼痛性質、特點、部位、程度和排尿異常等症狀;瞭解治療經過和復發情況;評價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瞭解既往史、個人史和性生活情況。
Ⅰ型:常突然發病,表現為寒戰、發熱、疲乏無力等全身症狀,伴有會陰部和恥骨上疼痛,尿路刺激症狀和排尿困難,甚至急性尿瀦留。
Ⅱ和Ⅲ型:臨床症狀類似,多有疼痛和排尿異常等。Ⅱ型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下尿路感染。Ⅲ型主要表現為骨盆區域疼痛,可見於會陰、陰莖、肛周部、尿道、恥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異常可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和夜尿增多等。由於慢性疼痛久治不愈,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並可能有性功能障礙、焦慮、抑鬱、失眠、記憶力下降等。
Ⅳ型:無臨床症狀。
四、治療原則
前列腺炎應採取綜合治療。
Ⅰ型:主要是廣譜抗生素、對症治療和支援治療。伴尿瀦留者可採用細管導尿或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瘻引流尿液,伴前列腺膿腫者可採取外科引流。
Ⅱ型: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選擇敏感藥物,療程為4~6周,其間應對患者進行階段性的療效評價。療效不滿意者,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可選用α-受體阻滯劑改善排尿症狀和疼痛。植物製劑、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和M-受體阻滯劑等也能改善相關的症狀。
ⅢA型: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然後根據其療效反饋決定是否繼續抗生素治療。推薦使用α-受體阻滯劑改善排尿症狀和疼痛,也可選擇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植物製劑和M-受體阻滯劑等。
ⅢB型:可選擇α-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植物製劑和M-受體阻滯劑等治療。
Ⅳ型:一般無需治療。
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進展性不明確,不足以威脅患者的生命和重要器官功能,並非所有患者均需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療效評價應以症狀改善為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