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穆臣會

  在人類生活中,因各種原因造成人體各關節疾病:引起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而其中髖關節是較常受累的關節之一。出現關節疼痛,行走困難,甚至喪失生活能力。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為此類病人帶來了福音。這些病人在施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疼痛消失,關節功能恢復。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髖關節疾病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近50萬人,主要是在發達國家。

  人工全髖關節是什麼製成的?那些人需要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而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應注意什麼?

  您通過閱讀以下內容,可以為您解決一些疑慮,使您能對人工全髖關節有一些更多瞭解,使您早日恢復關節的健康。

  1、人工全髖關節是由什麼製成的?

  人工全髖關節一般是由對人體無毒的金屬(鈷鉻鉬合金或鈦合金)及超高分子聚乙稀(塑料)根據人體關節的解剖特點,仿照關節的功能設計只製造。植入到人體內,起到原來髖關節的作用。

  2、哪些疾病需要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

  因各種原因造成髖關節嚴重的疼痛及活動受限。影響了生活及工作的病人,均要考慮行全髖關節置換。常見的疾病有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股骨頭無菌壞死及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繼發引起髖關節炎等。

  3、怎樣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經過術前的各項檢查後,確定病人可以進行手術。病人在麻醉狀態下,醫生將病損的關節開啟,切除病變的股骨頭,選擇一個適合病人股骨髓腔大小的金屬柄嵌入股骨內。同時修整、打磨壞損的臼窩,用專用工具將臼窩重建後,嵌入人工臼。再選擇合適的人工頭嵌入頸內,將頭復位後就能得到一個無痛的、活動好的人工全髖關節。

  4、人工全髖關節是怎樣固定在體內的?

  目前有兩種固定方式:

  一種是對身體無毒的粘合劑,將人工關節的假體粘在骨質中。它僅適用於高年齡病人(大於70歲)及骨質疏鬆的病人。它的優點是術後病人可以即刻扶拐負重活動。缺點是在若干年之後,有些病人出現骨質破壞,引起假體鬆動,給再次手術帶來困難。

  生物固定它是目前較提倡的方式。將人工假體表面經特殊處理與骨質接觸後使骨組織能與假體長在一起,達到一個穩定的固定。優點是骨質破壞少,再次手術方便。缺點是負重時間晚,約6周以後。此種方式適合於年青病人。

  5、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應怎樣康復?

  手術後,一般病人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康復活動。麻醉甦醒6小時後可以半坐,2天后就可以下床扶拐活動。但6周內應注意避免手術側髖關節內收外旋(即盤腿動作或向健側臥時雙腿之間應加軟枕),禁止屈髖超過90度和直腿抬高。下地時非骨水泥(生物)固定者患肢避免負重以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或鬆動。2―3個月就可以逐步去拐恢復正常行走。因為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因此會為每一個人制定一個康復訓練計劃。

  術後病人可以做一般人所能做的事情,但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均不適宜。提倡騎車、游泳、散步等運動。

  6、肌肉鍛鍊

  股四頭肌練習

  病人仰臥患肢屈髖屈膝位,膝下放一適當枕墊固定,背伸踝關節做伸直膝關節並練習保持6―10秒鐘,然後放下小腿為一個完整動作,每天10組,每組10次。做此練習時注意大腿不能離開枕墊。

  臀中肌練習

  病人取健側側臥位,雙下肢內側夾一軟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位,做患肢抬高放下鍛鍊臀中肌。

  7、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併發症

  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及腓總神經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最易損傷的外周神經,多出現於術後1―3天。主因術後下肢安放不當、下肢延長及臀下血腫引起而造成運動障礙和面板感覺變化。如發生應解除所有敷料,屈膝20―30度,踝關節中立位,進行踝關節被動背屈練習,以避免繼發足下垂畸形。

  血腫可造成骨質癒合障礙和增加感染機會,多出現於老年病人和術後48―72小時關節活動較多的病人。如血腫持續增大、面板張力增高、區域性劇痛,應及時制動,以緩解症狀,必要時須切開引流或行血管結紮。

  疼痛

  疼痛是術後最常見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髖關節功能的正常恢復。對於術後1―2天內疼痛嚴重者可適當加大止痛藥物的劑量或使用鎮痛泵(靜脈鎮痛泵或硬膜外鎮痛泵)

  下肢不等長

  術後雙下肢不等長現象十分常見,主要表現是術側肢體延長。一般允許誤差在1cm左右,其不會對術後走路產生影響。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現1.5―2cm差別,可引起跛行、繼發性腰骶部疼痛及坐骨神經麻痺等。絕大多數雙下肢不等長的病人,不需要特殊治療,隨時間的延長,許多病人感覺上會逐漸適應,必要時可調節鞋跟高度。

  8、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假體可以使用多少年?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在體內可以使用多久取決於3個重要因素:

  手術技術是關鍵的第一步。要通過一個專業熟練的醫生將適合病人骨髓腔大小的假體準確裝入人體內。

  第二是要選擇一種適合病人骨質所能接受及合適的人工假體。

  第三是術後病人要學會使用、保護好假體。

  以上3個因素如果能把握好目前的臨床隨訪多於20年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說不需要再行手術,而對於年青病人都有可能接受二次手術的機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