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劉靖芷

  面神經炎又稱Bell麻痺或“面癱”,病因尚不明,係指莖乳突孔以上面神經管內段面神經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中醫稱之為“口眼歪斜”。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外邪侵入與機體的機能狀態相互作用所致。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面神經炎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這與面神經管是一狹長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結構有關,當巖骨發育異常,面神經管可能更為狹窄,這可能是面神經炎發病的內在因素。面神經炎發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瞭。

  有人根據其早期病理變化主要為面神經水腫、髓鞘及軸空有不同程度的變性,推測可能因面部受冷風吹襲,面神經的營養微血管痙攣,引起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但一直未分離出病毒。近年來也有認為可能是一種免疫反應。膝狀神經節綜合徵繫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使膝狀神經節及面神經發生炎症所致。

  二、臨床表現

  可見於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多為單側,雙側者甚少。發病與季節無關,通常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可於數小時內達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側外耳道耳後乳突區疼痛,常於清晨洗漱時發現或被他人發現口角歪斜。

  檢查可見同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因眼輪匝肌癱瘓,眼裂增大,作閉眼動作時,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而眼球則向外上方轉動並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現象。下眼瞼外翻,淚液不易流入鼻淚管而溢位眼外。病側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被牽向健側。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動作,鼓腮病側口角漏氣,進食及漱口時湯水從病側口角漏出。

  由於頰肌癱瘓,食物常滯留於齒頰之間。若病變波及鼓索神經,除上述症狀外,尚可有同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時,因蹬骨肌癱瘓,同時還可出現同側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受累時除面癱、味覺障礙和聽覺過敏外,還有同側唾液、淚腺分泌障礙,耳內及耳後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帶狀皰疹,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徵。

  三、診斷要點

  1、急性起病:幾小時或1-2天達高峰。

  2、病側面肌上下部癱瘓:表現表情肌喪失、額紋消失、眼裂增大、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偏向健側。病側不能蹙額、額皺眉、閉眼、露齒、吹哨、鼓腮等動作。病側直接、間接角膜反射皆消失。

  3、病變進展出現以下症狀:

  (1)病變擴充套件至莖乳頭孔上方的鼓索神經出現舌前2/3味覺喪失。

  (2)蹬骨神經受累,除味覺喪失外尚有聽覺過敏。

  (3)累及膝狀神經節,在面癱、味覺喪失、聽覺過敏的基礎上出現耳後疼痛、耳廓或鼓膜皰疹,稱為Hunt氏綜合症.

  四、功能鍛鍊

  進行面肌的自主運動或被動運動鍛鍊,促進面肌功能的恢復。在肌電圖確定有神經變性反應或肌肉失神經支配後,應早期開始運動治療及自我按摩,可把方法教給患者,讓患者對著鏡子自行鍛鍊。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面肌訓練的原則:

肌力2級以下時可用手指幫助做被動運動,肌力3級以上時做主動運動,同時進行速度、靈敏度、協調性的訓練。

  訓練方法

  1、額肌:抬眉,做吃驚樣的動作,蹙額;中指與眉平行放在眉毛上,讓患者抬眉的同時上舉患側眉毛,另一手的手指壓在健側眉毛上,限制健側肌肉運動。

  2、皺眉肌:皺眉,兩眉向中間集中,中指放在患側眉毛內端向中間推,另一手的手指限制健側運動。

  3、眼輪匝肌:用力閉眼,將中指壓在眉毛上(眉弓上),輕輕向下方推,眼瞼閉合,注意勿使中指壓到眼球,用另一手抑制健側閉眼動作。

  4、鼻根肌:鼻肌(翼部、橫部)、鼻中隔下降肌;前者可令患者皺鼻根部來完成;後者可令患者張大鼻孔、伸長鼻下部位來完成。

  5、提上脣肌:讓患者提上脣,並向前突出,治療者將指放在上脣上,把脣向鼻孔處提起;將食指中指放在上脣緣處輕輕上提,健側上脣要用手指抵住,限制其活動。

  6、提口角肌:讓患者示齒,引口角向上後方;治療者手指可向上方牽拉口角,以助麻痺側口角上提。

  7、笑肌、顴骨肌:讓患者像笑時那樣引口角向外上方,可將食指稍放入患側口腔內或放在口角上,向外牽拉;注意限制健側運動,可給健側口角一些阻力來完成。

  8、頰肌:閉嘴引口角向後,指尖可放在口角上向後牽拉口角,注意限制健側口角的運動。

  9、口輪匝肌、頦肌:讓患者將上下脣噘起,用手指由上或下脣的下外方向中央推擠口脣,在健側面上下脣施加壓力,限制健側運動。

  五、注意事項

  1、激素治療必須在急性期進行,一般7天后逐漸減量,直至停藥,以防“反跳現象”。

  2、急性期一般不採用強刺激療法。

  3、面肌功能鍛鍊儘可能及早進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