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牙需從嬰兒起:
嬰幼兒時期(0~3歲)是乳牙陸續萌出、恆牙處於鈣化的時期。如果不注意口腔保健,嬰幼兒極易發生齲齒,還可罹患牙齦炎、口腔黏膜病、口腔畸形等,從而對其一生的口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嬰幼兒的口腔健康應該受到特別關注。
那麼,應當怎樣為寶寶做口腔護理呢?
1、勤喂溫開水。無論是母乳還是人工餵養,均應養成小兒於奶後、奶間規律吮水的習慣,這樣可以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特別是當小兒發燒、感染時,更應勤喂溫開水。
2、嚴格保持奶頭、奶具的衛生。對於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保持母親乳頭的清潔最為重要。母乳餵哺前,母親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應消毒後再用。如果採用人工餵養,應先用肥皂清洗奶瓶及滴管,再用清水徹底衝淨後使用。
3、不要挑“馬牙”。在新生兒齒齦切緣的黏膜上,有時可見到米粒樣黃白色突起,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腫脹所致,俗稱“馬牙”,可自行消失,切忌擦拭、挑割,以防糜爛、感染,甚至引起敗血症。
4、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5、幫助寶寶刷牙:
★給寶寶刷牙時,要選擇客廳、書房、臥室等方便舒適、光線充足的地方。
★應選擇一個讓寶寶既舒服又穩定的姿勢。寶寶稍大後,可以讓寶寶坐在小椅子上,斜靠在媽媽身上刷牙。
★要選用刷頭小的、刷毛軟的牙刷。
★刷牙時不要使用牙膏,因為三歲以內的幼兒因吞嚥功能不完善而容易將牙膏吞嚥下去。
★為寶寶刷牙時力量要輕。刷牙時應注意刷易患齲的後牙的咬合面、鄰接面以及上下牙和前牙的牙縫處。如果鄰面刷不到,可以使用牙線。到了兩三歲,寶寶在媽媽的監護下可以開始自己刷牙了。但此時寶寶手指仍不夠靈活,無法徹底清潔自己的牙齒,需要媽媽耐心指導幫助。在寶寶學習刷牙的過程中,建議在寶寶睡覺前由媽媽幫寶寶刷一次牙。
請定期為寶寶檢查口腔
寶寶何時開始看牙醫
當寶寶第一顆牙萌出的時候就應去看牙醫,通常在六個月到一歲之間。即使沒有牙齒萌出,最晚也不能超過1歲,以便及早對嬰幼兒牙病進行預防控制。
間隔多長時間好
多數兒童應每半年接受一次牙科檢查,對於患牙病風險高或發育異常的兒童而言,應每3個月看一次牙醫。
口腔檢查包括啥內容
?回顧寶寶整體的病史(包括牙病病史)。
?對寶寶的牙齒、咬合面、牙齦、黏膜等口腔組織進行檢查。
?根據寶寶的口腔情況,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知識。
?提供預防性治療,如區域性塗氟、窩溝封閉等。
防嬰幼兒齲齒把住科學餵養關
齲病是細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群。致齲菌附著在牙面上,利用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產酸,使牙齒脫礦導致齲壞。調查顯示,三歲幼兒入園時,乳牙患齲率就高達40%。因此,預防乳牙齲病是口腔護理的關鍵。
控制致齲菌的母嬰傳播
研究表明,孩子長牙之前,口腔內是沒有致齲菌――變形鏈球菌(簡稱變鏈菌)的,因為變鏈菌只能寄生在牙齒的表面。母親一般是通過親吻寶寶或用嘴接觸了寶寶所用的奶嘴、飯勺而將致齲菌傳播給寶寶的。變鏈菌由母親傳播到嬰幼兒的平均年齡是19~31個月,醫學上稱之為感染視窗期。變鏈菌在幼兒口腔定植、繁殖的越早,孩子將來患齲的程度就越嚴重。因此,控制致齲菌的母嬰傳播是預防寶寶齲病的關鍵環節。具體做法是:
★母親要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餐後漱口,有效刷牙,以減少口腔中致齲菌的繁殖和數量。
★母親在孕中期(懷孕4~6個月)或產後及時充填尚未治療的齲齒。
★經口腔醫師檢查,母親如果是高危變鏈菌的傳播者,最好在牙科醫師的指導下,於感染視窗期使用抗菌漱口液。
★用奶瓶進行餵養時,大人可以在手背滴上一滴牛奶以測溫度,而不要飯前直接嘬橡皮奶頭。同樣,用小勺測食物溫度時,要避免使用同一個勺。
★不要用大人嚼過的食物餵養嬰幼兒。
★儘量避免親吻嬰幼兒的嘴。
建立並堅持良好的哺乳習慣
哺乳時間出生後3個月內,每隔3小時餵奶一次,以後每隔4小時一次,不要一見哭鬧,就將奶頭或者安慰奶嘴兒塞進寶寶口內來哄他。否則,長此以往,嬰兒頜骨發育會因連續吸吮而受到限制,使上顎發育得過高過窄,或者發生牙齦炎。
哺乳方式最好是抱著嬰兒餵奶,之後用小勺給寶寶喂些溫開水,用以沖洗口腔。不要給寶寶養成含著奶嘴入睡的習慣,也不要用空奶嘴作為安撫物讓寶寶含著入睡。尤其是採取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應培養其用湯匙進食的習慣。
合理進糖
糖類攝入過量不僅會減少寶寶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容易造成嬰幼兒肥胖和齲齒。所以,對於甜食的攝入要加以控制。在一般情況下,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吃糖0、5克左右進行估算。牛奶中最好不放糖,若要加糖,其甜度以成人剛能嚐出甜味為宜。每次進甜食後,應給寶寶喂些溫開水以清潔口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