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覺身體一向健康,但當他們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時,到醫院一檢查,竟被診斷為尿毒症,還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就覺得患病突然。事實上,慢性腎臟病分為1到5期,1期為早期,5期為晚期,大多數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早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而來的,只是早期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不易被人察覺。
慢性腎病之所以難以早期發現,與腎臟具有超強‘忍耐力’有很大關係。腎臟的一小部分損傷時,其他部分就會擔負起受損部分的工作,使腎臟的各種功能不會因這一小部分損傷而受到影響,這種正常部分代替受損部分工作的功能叫做“代償功能”。由於腎臟“忍耐力”極強,使腎功能損傷早期症狀不明顯。目前臨床腎臟檢測是以血肌酐水平為重要依據的,但血肌酐水平的缺點是在腎功能損傷較輕時“視而不見”。大多數情況下,腎功能損傷到50%時血肌酐才會升高。
除了代償能力巨大外,高血壓、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常常會掩蓋腎臟病變的症狀。慢性腎病早期往往表現為乏力、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血壓升高等,容易被誤診為胃炎、高血壓、貧血、骨質疏鬆等。
儘管目前尿毒症患者有可能通過透析和腎移植獲得長期生存,但其鉅額醫療費用卻是家庭和社會沉重負擔。慢性腎臟病是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關鍵需要人們提高防範意識,因為定期檢查尿常規就可能發現腎臟有無損害。
而慢性腎臟病發展下去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腎臟纖維化,最終導致腎臟結構完全毀損而引發尿毒症。腎臟纖維化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病進展的共同後果,最終B超上表現為雙腎縮小,導致尿毒症。
腎臟病現在逐年增加,成為一個公共的問題,據北京、上海、廣州調查,腎臟病發病率在11%左右,所以腎臟病不是過去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少見病,實際上它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
一、慢性腎臟病的常見早期臨床表現
1、水腫:晨起時眼瞼、顏面、腳踝內側水腫。嚴重時,雙下肢、腰骶部等都會水腫。通常,這些症狀在勞累時加重,在休息時減輕,午後大都會消退。
2、小便異常:
(1)、小便泡沫多且長久不消失,這表明尿液中含的蛋白質較多,也就是有蛋白尿。
(2)、尿色改變:正常尿液為淡黃色,透明。如果尿液呈濃茶色、醬油色等,可能有血尿。
(3)、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人的平均尿量是1500毫升/日,每天小便4~8次,如果沒有出現發熱、大量出汗、大量飲水等情況,而尿量驟減或驟增,須及時就診。
(4)、夜尿。60歲以下者,一般不應該有夜尿,如果年輕人夜尿增加,可能是腎臟功能不良的早期徵兆。若夜尿量達750毫升,或超過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時,應及時到腎臟病專科就診。
3、血壓升高:
有些人長期血壓高,已經不會感覺到頭暈、頭痛等症狀,通過測量血壓才能判斷出血壓的高低。
二、怎樣才能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呢?
1、充分重視定期的健康體檢:
臨床上相當一部分無症狀性血尿、蛋白尿及腎功能輕度降低的患者,都是在定期的健康體檢時發現。一般腎臟檢查主要包括四項:尿常規、腎功能、血壓以及腎臟超聲波檢查。最好每半到一年做一次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查,必要時進行腎臟超聲波檢查。平時,經常監測血壓。高危人群則要增加尿監測的頻率。對於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引起的腎臟病,必須做一些特殊的尿液檢查如尿微量白蛋白等,才能發現早期腎損害。
尿液檢查是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的既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尿常規檢查可以幫助瞭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滲尿等情況,尿微量白蛋白檢查有助於更早地發現腎損傷。
2、及時發現慢性腎臟病的可疑訊號:
如上所述,晨起雙眼瞼浮腫、雙下肢浮腫、尿中泡沫增多(尤其是長時間不消退者)、夜尿增多、血壓增高,都提示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應儘早到正規醫院腎內科就診,儘快完善相關化驗檢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新診斷出的高血壓患者中,腎臟情況應作常規檢查,因為不少慢性腎臟病是以血壓增高為首發表現的。
3、定期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
平時應加強高危人群腎臟情況的評價。腎臟病家族史、急性腎炎病史、慢性扁桃體炎、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風溼病或長期使用藥物史者等,均是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高危因素,此類患者除需定期行尿常規及腎功能檢查(如1~3月)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精確的指標亦應在考慮之列,這對更早期地發現腎臟受損至關重要。另外患有紅斑狼瘡、腫瘤,中風,孤立腎等的患者,亦應該定期做腎臟的檢查。
慢性腎臟病的自我調理
得了腎臟病以後,有的人控制得很好,一輩子不會進展至尿毒症,但是有一部分人發展到尿毒症。哪一部分人容易得到尿毒症?如何配合醫生的治療延緩腎臟病的進展?把以下這些“幾高”現象控制好,配合其他方面的調理,就會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甚至做到一生都不需要透析了。
一、控制高血壓:血壓通常應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如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腎功能的損害就會較快。
二、控制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也是腎臟病進展的罪魁禍首之一,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三、控制糖尿病:應配合內分泌科醫生儘量控制好血糖。
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注意休息,晚上11點之前睡覺。適當的體力活動。戒菸酒等。
五、合理飲食,保護腎臟
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宜吃過鹹的食物,比正常人的鹽攝入量應稍低。慢性腎臟病很多是一種免疫相關性疾病,魚、蝦及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儘量少吃,口味宜清淡,避免血脂過高。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瘦豬肉、雞、鴨肉、魚肉及雞蛋白,但量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腎臟負擔。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高蛋白飲食,造成腎小球的高灌注、高濾過,腎小球內高壓,進而加重其代謝負擔,導致腎小球硬化、纖維化,腎單位喪失,腎功能減退,病情會進一步發展。因此,患了慢性腎臟病後,切忌一昧的增加營養,攝入過多的優質蛋白食物,不但不利於病情的恢復,反而會加重病情。
要注意不要吃損害腎臟的藥,女同志很多要苗條,吃減肥藥,或者說夏天火太旺了,吃中藥來消化,不要多吃藥,有些藥,特別我們過去認為中藥是安全的,現在發現中藥有很多的藥裡面含有損害腎臟的藥物存在。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不要亂吃,是藥三分毒,要麼損害肝臟,要麼損害腎臟。
六、有些不正規美容增白製品,會造成和加重腎臟損害,應注意避免。
七、合理使用中草藥
中醫藥是我國珍貴的科學遺產,但在腎臟病的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慎用。一般來說在正規的醫院裡面的開的中藥還是比較好的,他們知道哪些是對腎臟有損害的,就怕民間配方,那些是不清楚有什麼成分。
三、濫用中草藥的誤區
(1)、多年來,人們常認為中草藥吃不壞、副作用少,使人們對某些中草藥的腎毒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最新的研究已證實,有些中成藥如龍膽洩肝丸、排石顆粒、排石沖劑,長期盲目濫用,數月或半年後就危害腎臟,甚至造成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療了。研究表明,中藥木通、厚撲、粉防已、細辛中含有馬兜鈴酸,導致腎小管及間質損傷、近端腎小管酸中毒與低滲尿。此類患者臨床初期出現少尿型急性腎衰,隨著時間的推移,轉變成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這些患者的治療極為困難,往往逐步走向終末期衰竭。
(2)、目前許多江湖醫生打著"偏方" 、"驗方" 的旗號,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臟疾病。如原發性腎臟病中,40%都是IgA腎病。IgA腎病患者有的可能一輩子只是有輕微的血尿或蛋白尿而並不影響生活。若濫用"偏方" 、"驗方" 等中草藥進行治療,時有加重IgA患者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症。對此,必須提高警惕。
(3)、盲目補腎。一些年輕人盲目認為應儘早用中草藥"補腎虧" ,未經辨證循醫,隨意亂補一通後,引起各種腎病。另外,腎病並非虛弱,也不需要大補。中醫藥是治療腎臟疾病的一大方法,但並非萬能。特別是慢性腎衰尿毒症患者,盲目吃中草藥"補腎" ,不僅治不好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致使病情惡化危害性命。
損害腎臟的中草藥
據文獻報道,有50多種中草藥對腎臟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腎臟損害和腎功能衰竭。舉例如下(注意:這不是完整的名單。其毒性作用及大小與用量用法相關):
(1)、植物類中草藥∶雷公藤、草烏、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蒼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牽牛子、金櫻根、土貝母、馬兒鈴、土荊芥、巴豆、蘆薈、鐵腳威靈仙、大楓子、山慈菇、曼佗羅花、鑽地風、夾竹桃、大青葉、澤瀉、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銘藤、補骨脂、白頭翁、矮地茶、苦蔘、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臘梅根、厚撲等等。
(2)、動物類中藥∶魚膽、海馬、蜈蚣、蛇毒等等。
(3)、礦物類中藥∶含砷類(砒石、砒霜、雄黃、紅礬)、含汞類(硃砂、昇汞、輕粉)、含鉛類(鉛丹)和其他礦物類(明礬)等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