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周鴻飛

  吞嚥動作分為口腔、咽、食道3個時相,攝食-吞嚥障礙的評價,一般分為以下6個階段。

  1、對食物的認識

  是食物入口之前的階段。意識水平低下的患者,即使見到食物亦無任何反應;精神不能集中、對食物反應冷漠的患者,在進食時則極易發生誤咽。

  2、細食

  口脣及前齒協調地適應食物和餐具的形態,將食物納入口中。口脣閉合不良的患者不能順利地將食物納入口中 即使將食物送入口腔,亦多又漏出。

  3、咀嚼及食塊形成

  在口腔內,食物與唾液混合,形成容易吞嚥的形狀(食塊),其形成經過因食物的形態而異。流質飲食原本就易於吞嚥;果凍、粥類等半流質食物需通過“推壓咀嚼”(舌體上下活動,使食物在舌與硬顎之間被推壓、擠碎)形成食塊;固體食物則除“推壓咀嚼”外,還需“磨碎咀嚼”(舌體左右活動、使食物在自齒上磨碎)以形成食塊。咀嚼時,下頜做上下、迴旋運動,此時軟跨與舌根之間(口峽部)閉鎖,避免食物進入咽部。如果咀嚼運動、食塊的形成及保持不能順利完成,則食物或者被囫圇吞下,或者在吞嚥反射引起之前便流入咽部。

  4、食物入咽(口腔相)

  咀嚼完成以後,舌上舉,食塊沿硬顎從舌尖被推至舌根,抵達誘發吞嚥反射的部位,隨之,口脣閉鎖,下頜固定不動,發生吞嚥動作。如果咀嚼後不能將食塊順利地送至舌根,可囑患者頭後仰,或仰臥,利用重力的作用促進食塊抵達舌根部入咽。

  5、食塊通過咽部(咽相)

  食塊抵咽,旋即軟胯和會厭分別閉鎖該部與鼻腔、氣管的通路,引起瞬間吞嚥性呼吸停止,同時,舌報向咽後壁推壓,咽壁產生蠕動,將食塊送入食道。這一過程謂之吞嚥反射,正常人完成該反射歷時約0.5S。誤咽是由於吞嚥動作無力,食物吞嚥不完全,殘留於咽部的食物於呼吸時進入氣管,或者由於吞嚥反 射動作失調,氣管閉鎖不全所致。

  6、食塊通過食道(食道相)

  食塊進入食道後,由於食道內的負壓作用,使食快沿食道不行入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