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許友鬆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CP)是腦組織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遭受了損害,呈現出固定的非進行的病損,損害可發生於腦的各個部位,產生這種機制仍不十分清楚。臨床表現也較複雜,可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斜視、流涎、聽力下降、肢體運動障礙,不協調等。治療措施也很多,但至今仍沒有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採用頸總動脈外膜剝離,主要是切除頸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網來治療腦性癱瘓,發現病人的語言功能、流涎及肢體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腦癱患兒流涎的主要原因是患兒腦組織在發育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造成一種非進行性、不可逆性的病變,其相應功能區的神經肌肉廢用性萎縮,口腔肌肉運動協調功能障礙,導致吞嚥功能異常,不能清除口腔唾液所致 頸總動脈外膜交感神經剝離手術治療腦癱兒童流口水症狀的原理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1)頸總動脈外膜交感神經網剝離後,可使腦部血管擴張,腦供血增加,腦組織缺血缺氧症狀得到改善,側支迴圈建立,使部分臨界狀態下的神經元細胞功能得到恢復,改善腦組織的代償功能,從而通過中樞調節使吞嚥運動及口腔括約肌協調功能改善而減少流涎。   2) 唾液腺由交感神經和舌咽神經支配,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經發自脊髓胸段灰質側角,在頸上神經節交換神經後發出節後纖維,攀附在頸總動脈外膜上,向上分佈至唾液腺。手術剝離了頸總動脈外膜,阻斷了交感神經的傳導,交感神經的直接支配效應減弱,唾液的分泌量減少。   另外,由於頸部交感神經興奮性的降低,手術還可以使腦癱患兒上肢的肌張力得到下降、協調性得到提高、定位能力得到增強、吐字更加清晰和連貫。同時手術對於患者合併的智慧語言障礙、斜視、吞嚥進食困難、共濟失調、手足徐動等症狀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通過我們的臨床實踐發現,手術治療腦癱兒童的總體有效率,按照3歲以下、3-5歲及5歲以上3個年齡段進行劃分比較,可見手術改善流涎症狀的總體有效率隨年齡增大呈下降趨勢,故考慮年齡和手術治療有效率負相關。因此我們目前提倡手術的最佳時機是6個月-6歲,患兒年齡越小治療越有利於康復,尤其是語言康復方面會有很大的改善,因為六歲以前是小兒語言發育的關鍵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