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膽道微創外科 主任醫師 馬躍峰

  膽囊息肉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是指膽囊壁向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的一類病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高和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膽囊內有“膽囊隆起樣病變”(彩超描述常用語),而自己沒有任何不適症狀,治療還是不治療是很多人的困惑。膽囊息肉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並不是一經查出有息肉就馬上採取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手術也需要等待時機,通常直徑1釐米以下的息肉可以隨訪觀察,所以我們在治療膽囊息肉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手術時機:

  1、膽囊息肉的手術時機。

  (1)息肉呈單發,直徑大於1cm,尤其是息肉位於膽囊頸部,患者年齡大於50歲的應該儘早手術治療。

  (2)膽囊內有多個息肉,並伴有膽囊結石,且患者年齡大於50歲的,可不考慮息肉直徑大小,應當及時採取手術治療。

  (3)息肉單發病變小於1cm,患者年齡小於50歲的,可以每隔3-6個月隨訪檢查,如果息肉增大或形態有變化應及時手術治療。

  (4)藥物治療膽囊息肉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病變有明顯變化且反覆發作的患者,也要積極進行手術。

  2、微創技術治療。

  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傳統治療方式是膽囊切除,包括開腹膽囊切除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近年來,對於膽囊息肉一律採取膽囊切除方式受到很多外科醫生的質疑,在以往大量手術中發現,膽囊息肉發生惡變的情況極少,並且膽囊息肉患者膽囊功能良好,切除膽囊後患者幾乎都會出現腹瀉、消化不良、及上腹部隱痛等不良反應,對於膽囊息肉的治療方法急需改進。臨床實踐中,採取腹腔鏡結合膽道鏡微創取息肉的方法,達到了即保留膽囊又取淨息肉的效果,該手術方式在腹腔鏡微創進腹的基礎上,採用電子膽道鏡進入膽囊腔內,在高倍視野全程觀察膽囊內息肉情況,初步判斷息肉的性質,採用電切技術完整切除息肉,手術中立即進行病理學檢查,如為良性病變,可完整保留膽囊,如為腺瘤或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為I期惡變,可在腹腔鏡下切除膽囊。

  該種手術方式對於膽囊息肉治療科學合理,符合最小損傷、最合理治療的原則,避免了大量患者因為膽囊良性息肉而無謂犧牲膽囊的情況發生。但該種手術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尤其是腹腔鏡下膽道鏡使用、膽道鏡下電切技術的運用,均需要手術人員具有長期訓練和手術經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