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突飛猛進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即便是農村,大多數地區農作物耕種也已經基本上實現的自動化。我國十個人中就有3個人超重或肥胖,目前城市化水平已達43%,部分地區老齡化程度也達到了20%以上。與之相應糖尿病患病率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100個人不到一個糖尿病患者至2007-2008年的100個人接近十人患糖尿病(全國有近1億人患有糖尿病),加上糖尿病前期(糖耐量異常)的個體,100個人中就有25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糖異常。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群體,照此下去幾乎耗盡國家的可憐的衛生資源,對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也是巨大的負擔。因此,廣泛宣傳糖尿病防治知識,做到早期發現高危人群,早期預防是當務之急。號召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和廣大民眾行動起來共同抗擊糖尿病是近幾年國際糖尿病聯盟、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動的行動。體力勞動減少,城市化,高脂肪、精加工食品攝入增加是導致人群超重或肥胖的首要原因。肥胖與高血壓、血脂紊亂、脂肪肝、糖尿病、腫瘤發病息息相關。2型糖尿病(以往稱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中有八成是超重或肥胖者。因此,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對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至關重要。減肥對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患者來講的效果遠遠大於採用任何糖尿病治療藥物。同時減肥還可更加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實現延年益壽的目的。
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人數的90%以上,而且青少年患病人數同樣顯著增加。不同於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僅僅是他/她存在的多種代謝異常之一。導致1型糖尿病死亡主要原因是與血糖控制不佳直接相關的糖尿病腎病。而導致2型糖尿病短壽的主要原因七成與心腦血管病死亡有關,還有一成多與腫瘤死亡有關。可見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防治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更為重要。除了超重和肥胖,六成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紊亂,七成伴有高血壓。血糖控制不佳最直接的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微血管病變,而常常與2型相伴隨的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和血脂紊亂更加有關。雖然嚴格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必不可少的治療,但是通過降壓、調脂控制糖尿病冠心病和腦梗死治療的效價比更高,也就是說更加有效和合算,且更容易實現血壓和血脂控制的達標。因此,糖尿病在治療高血糖同時,必須同時治療血壓和血脂。與高血糖一樣,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血脂紊亂是雖然可以藥物控制,但不能治癒,需要長期服用才能維持達標。
那麼血糖控制是否同樣可減少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呢?1型糖尿病強化血糖控制的研究證明強化血糖控制,努力使血糖達標(糖化血紅蛋白<7%)對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肯定有效的,同時使用胰島素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救命的。但是對2型糖尿病,不管是新發,還是8-10年病程的患者,強化血糖控制(努力實現血糖“正常化”)研究的結果令人遺憾。一項對病程10年左右的2型糖尿病研究中旨在使血糖“正常化(糖化血紅蛋白<6.0%)”的研究,雖然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血糖也沒有達到“正常化(最終也只有實現6.4%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但強化血糖控制與血糖控制稍稍寬鬆情況下的患者相比,強化組的死亡的人數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提示對2型糖尿病單純強化血糖控制不能真正延長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但是嚴格血糖的效果在預防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方面效果與1型糖尿病相同,強化血糖控制肯定非常有用的。
為什麼強化血糖控制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在1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而對2型糖尿病不顯著呢?首先1型糖尿病除了血糖升高,一般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其他危險因素。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是唯一手段。2型糖尿病常患者則常常伴隨多種其他的代謝異常,而患者在治療糖尿病時往往忽視血壓、血脂的控制。2型糖尿病之所以發病,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而患者往往沒有注意或不願改變這種不良習慣。因此,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導致肥胖,肥胖導致胰島素降糖作用下降。即便使用大劑量胰島素也很難實現血糖控制,而且還有很多患者認為試用胰島素後可以不控制飲食。因此,胰島素注射,進食增多,體重進一步增加,進一步降低胰島素的降糖效果,血糖再次逐漸升高,增加胰島素劑量、體重更加增加等的惡性迴圈形成。皮下注射大劑量胰島素還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和腫瘤生長。臨床上我們還經常遇到情況是,胰島素治療患者往往不控制飲食,體重增加明顯,一旦有一天注射胰島素後忘記進食或進食延遲,導致嚴重的低血糖發生。如果是一個有冠心病(往往患者自己不知道),一次低血糖有可能因為心臟嚴重缺糖、交感神經興奮發生心臟驟停或心肌梗死而危及到生命。還有的患者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一般,但是血壓隨體重增加而增高,最終發生腦出血、腦血栓。減肥治療是目前最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的手段,可以顯著減少口服降糖藥、胰島素的劑量,使血壓、血脂更容易達標,發生低血糖情況減少,可以說是糖尿病的治根的療法。也只有這樣,才可真正意義上使2型糖尿病延年益壽。因此,多數國際、國內糖尿病學術團體均強調2型糖尿病已經診斷,就應努力做到減少體重5%-10%。理想體重應當是身高-100=體重(公斤)或體重指數(體重/身高平方)<24。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常常聽到病人說我已經不吃糖了,為什麼血糖還控制不好。如果你不胖(體重指數<24),吃糖不會導致糖尿病的。之所以發病時病人往往有大量喝飲料的情況,是由於已經存在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只不過血糖沒有超過10毫摩爾每升,平時沒有口渴、多尿、體重下降的症狀,在夏天出汗或酒宴上飲用大量含糖飲料,致使血糖急劇升高。長時間就會導致已經幾近衰竭的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中毒,出現嚴重高血糖。實際上肥胖和經常性吃大量主食和脂肪(油)等高熱量飲食,加上缺乏運動有關。糖尿病、包括其相伴隨的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動脈粥樣硬化就像溫水煮青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出現,就不能根治。只能通過改變不良習慣、藥物延緩其發展,甚至在不用藥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良好的控制。但是如果回到原來的不良習慣,體重再次增加,糖尿病會再度加重。本人至少有十個以上的糖尿病朋友,診斷時肥胖,通過飲食控制加體育鍛煉,體重下降10公斤以上,並保持控制飲食狀態。目前或沒有任何藥物,或僅服用一味簡單藥物,血糖控制非常理想,在沒有感冒、發燒的情況下與沒有糖尿病者沒有兩樣。飲食控制要掌握個度,其基本原則是減少總熱量攝入,而不控制種類。超重或肥胖者對進食量控制更加嚴格。常說的話是什麼都吃一點(包括土豆、地瓜、米飯,都可以吃),七分飽為度。千萬不要問糖尿病多吃點啥好。但是也有病友由於過度控制飲食,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這是不可取的。七分飽,多食蔬菜(少油),多運動,減肥。如果血糖還不達標,則提示需要輔以藥物治療了。
有許多糖尿病病友經常會問我,那種降糖藥好。我的回答是對你降糖有效且安全(少發生或不導致低血糖)就是好藥。糖尿病藥物有多種分類方法。我更習慣為病友們按是否容易出現低血糖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好進行分類。但是真正是否適合你,最好還是根據你的醫生為你量身選擇。一類是容易發生低血糖藥物: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磺脲類和格列奈類)和胰島素。其中胰島素導致低血糖的情況最多,長效磺脲類如格列本脲最嚴重,尤其是在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時。低血糖症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是嚴重飢餓,心慌、乏力、出冷汗,老年人還有頭暈。重度低血糖可導致昏迷,往往需要別人幫助喂些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再能糾正。如果就診不及時,可能就會導致植物人。口服降糖藥的分類比較合理的分類是:一類一般單獨服用不引起低血糖,且長期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的藥物,如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經常聽病人說“人家說二甲雙胍損腎”。其實二甲雙胍是迄今唯一證明可延長2型糖尿病壽命的藥物,該藥對脂肪肝還有治療作用。甚至有人現在在觀察其治療乳腺癌的嘗試。當然如果你的腎功能(血肌酐>125微摩爾每升)了,則可能需要減少或停止服用該藥。其他情況如嚴重心衰、肺功能衰竭缺氧狀態,手術前、碘油造影前必須停止該藥。待手術、造影結束一週後再服用。還有一類是單用不引起低血糖,但是由於上市時間短,其長期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的藥物,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等,最後一種是單獨用無低血糖,但以往治療中有安全警告的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第二類是促進胰島素釋放的藥物,如所用磺脲類降糖藥(格列本脲(消渴丸中主要成分)、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糖適平)、格列吡嗪(瑞易寧)、格列齊特(達美康)等),格列奈類(瑞格列奈、米格列奶等)。這類藥物的降糖效果較好,但是也容易導致低血糖。格列奈類所致低血糖較磺脲類少,在黃脲類中達美康控釋片所致低血糖較其他類磺脲類藥物少。在注射用藥中最近上市的可通過刺激內源胰島素釋放、抑制食慾、減肥的藥物是艾塞那肽(百密達)、利拉魯肽(諾和力)。這類藥物單獨用藥基本無低血糖發生,但是需要胰島有足夠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理論上講,該類藥物使用越早效果更好,且多數情況下與其他類口服降糖藥聯用效果則更好。最後一類是胰島素。胰島素的降糖效果毫無質疑,但是需要合理應用及飲食配合才能發揮其優異的降糖效果。剛開始用藥需要醫生或護士經常的指導,也需要患者經常琢磨自身的情況。一種胰島素是否對你合適,需要不斷的調整,最終實現合理用藥,平穩降糖。這期間血糖檢測是非常重要的,血糖檢測方面不只是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同樣重要。定期隨診是非常重要的。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選擇治療的原則和順序是,嚴格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努力使體重減少5%-10%,如果診斷時血糖較高者,可能需要短期聯合口服降糖藥,如果有酮症,則可能需要胰島素短期治療,血糖穩定後根據實際情況再調整合適用藥。先用上市時間較長,安全性好的藥物,如果仍舊不達標則應該選擇較新的藥物。總之,循序漸進,及時隨診觀察治療效果,及時調整合適用藥。
糖尿病病人代謝監測非常重要,不能單靠自覺症狀。需要經常性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準備一臺質量保證的血糖儀),經常性測試指尖血糖。有患者常說指尖血糖不如靜脈血糖準確,其實不然。對於已經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檢測指尖血糖非常方便,只要選用的血糖儀質量有保障,血糖試紙儲存良好,其準確性足以指導血糖治療。沒有必要經常到醫院抽靜脈血檢測血糖。關於檢測的頻度還是根據你的醫生根據你的血糖控制情況提供的建議進行。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糖化血紅蛋白。這個引數可反映3個月之內血糖控制情況,一般在血糖達標前,每3個月測定一次,達標並持續多次達標後,半年或一年檢測一次。除了血糖指標,血脂需要每3個月檢測一次。血壓每次就診時讓醫生替你量量,並進行相應治療。對慢性併發症和伴隨病(冠心病等)篩查和隨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2型糖尿病剛診斷就需要進行微血管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蛋白尿及神經病變)的篩查。根據是否伴有併發症再有你的經治醫師決定多長時間隨訪。
總之,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當前糖尿病高發主要原因,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關鍵,還可糾正除血糖之外的其他代謝紊亂,真正使2型糖尿病延年益壽;藥物治療不能單純針對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同樣重要;選擇控糖治療安全第一;早篩查、早診斷、早預防、早達標非常重要。最後祝廣大糖尿病病友們笑口常開,健康長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