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任樹軍

  由於股骨頭壞死患者的發病年齡相對較輕,平均為20~50歲,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該病至關重要,病程越長,該病的治療效果越差。雙側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因其兩側病變進展速度不同,通常首先一側出現症狀,但兩年內有約72%的患者雙側均出現症狀。除去紅斑狼瘡患者,該病的男女比例為7/3。該病起病隱匿,並無特殊症狀和體徵。髖關節周圍出現定位不清的隱痛,常發生於骨盆下部、大腿內側和臀部,這些對早期診斷有所幫助。通過影像學檢查,醫師希望得到的資訊包括:(1)壞死區是否塌陷;(2)壞死節段的大小和定位;(3)對於塌陷的股骨頭,評估股骨頭壓縮的程度;(4)獲取是否並存髖臼骨性關節炎的影像學證據,由此對進行分股骨頭壞死期診斷。

  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方法較多,我們根據長期臨床觀察總結,以臨床、X線片、CT、ECT、MRI等為依據,提出綜合分期法,此法能早期發現可疑病例,並有利於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及對疾病預後的估計。

  股骨頭壞死Ⅰ期的症狀及影像學表現

  髖膝關節進行性疼痛,髖關節活動輕度受限,X線表現,股骨頭外觀正常,軟骨、骨小樑結構稍模糊,或呈斑點狀骨質疏鬆,CT、股骨頭中部骨小樑輕度增粗,呈星狀結構,向股骨頭軟骨部放射狀或或偽足樣分支排列,軟骨下區可見部分小的囊性改變,ECT有早期濃集,動脈血供低,MRI示低訊號,異常改變。

  股骨頭壞死Ⅱ期的症狀及影像學表現

  髖關節疼痛為主,外展內旋輕度受限,X線表現為軟骨下囊性變,骨組織有破壞與疏鬆交織現象,也可見軟骨區半月形透亮區,稱為"新月徵",CT下可見頭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樑硬化改變。軟骨下骨髓腔內0.5cm以上囊性變,ECT表現為靜息相呈大塊"熱區"(鬱血)或大塊"冷區"(缺血),並有冷熱交雜的中間階段,MRI,大塊低訊號區。

  股骨頭壞死Ⅲ期的症狀及影像學表現

  髖膝疼痛加重,負重耐力下降,跛行。X線表現軟骨下微型骨折,部分骨小樑連續性中斷,股骨頭外上方負重區塌陷變平或軟骨下有碎骨片,CT表現為股骨頭內骨小樑紊亂,囊性變區擴大,骨質碎裂,股骨頭變形,部分割槽域增生硬化,髖臼骨質增生,ECT和MRI表現比Ⅱ期更明顯。

  股骨頭壞死Ⅳ期的症狀及影像學表現

  髖關節活動受限,嚴重者行走困難,或喪失勞動能力,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扁平塌陷畸形,髖臼緣增生變形,呈骨關節炎改變,CT表現股骨頭輪廓畸形,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硬化和囊變相交融,骨結構碎裂等。ECT表現出區域性濃集於臼頭交界處,血池相斜率降低,MRI低訊號區比ⅡⅢ期更明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